目前分類:熱血推薦 (36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文‧策展人/劉梓潔(作家、導演)

如果瑞蒙.卡佛還活著,他一定可以把這故事寫成厲害的小說,也許就是那部他創作生涯中缺席的長篇小說。

一位酗酒作家一年進出醫院三次後,大徹大悟自己若再這樣下去,40歲不到就會死於酒精中毒,因此矢志戒酒,並努力創作。他交出了一本短篇小說的原稿,編輯大刀闊斧刪個大半,各篇結尾幾乎全砍,17篇變成14篇,題目和書名也都換過。然而,這本「編輯後」的小說集,卻為這位作家奠定了「冷酷 極簡」風格。聲譽上、藝術成就上、經濟上都一掃過去的抑鬱寒磣。作家致信給編輯:「若我得到任何掌聲,都應歸功於你。」

刪修前後風格截然迥異
但隨著這本書的大成功,兩人關係開始惡化,出下一本書時,作家講明:「我絕不會再接受截肢、移植好讓蓋子闔得起來的作法。」編輯不情願地接受,表示將只做最小修潤。5年後,作家在50歲時英年早逝。他為數不多的作品風靡世界,遺孀努力修復當年那部被刪修的小說集,20年後終於出土。文評界與讀者卻分成了兩派,姑且稱之遺孀派與編輯派。前者認為還原了作者的幽微細緻,後者認為不若編輯版俐落有風格。

這位作家就是卡佛本人。編輯高登.里許的修改版《當我們討論愛情》1981年出版,台灣2001年引進(時報)。而作者原始版2009年於美國出版,中譯本則剛剛上市,回復作者原書名:《新手》(寶瓶)。無論版本如何,讀者還是最幸福的,甚至可以交相比對,大家來找碴。不如就從專輯同名單曲〈新手〉與〈當我們討論愛情〉來捉對比較。

一對再婚夫妻,造訪另一對再婚夫妻的家,四人晃著酒杯,從暴力傾向前夫講到對蜜蜂過敏的前妻;從真愛保鮮期聊到了白頭偕老的夫妻。〈當我們討論愛情〉嘎然而止,停留在漸漸暗下來的客廳,「我」聽著每個人的心跳。而〈新手〉的「我」則默默地看著窗外,彷彿對愛情仍充滿希望。其實單就這篇,就 可以看出里許與卡佛版本的最大差別在於「視角」。同是講平凡生活的平凡事,里許以冷靜疏離的知識分子之眼看待;卡佛則是願意與之相濡以沫,在裡面犯賤受苦,再提煉出一點人性之光。就編輯與行銷觀點來說,「當我們討論愛 情」是個多麼「跳」的書名(事實證明它真為卡佛的寫作事業跳出完美的高度);而「新手」就值得慢慢細嚼。「新手」相對「老手」,小說裡這4位年輕夫妻,尤其是一直高談闊論兼抬槓的主人夫妻,看似經歷轟轟烈烈的愛情,但不過是初學者與新手。真正的情場老手,卡佛應是指故事裡那對一刻都不願分離,車禍住院分開幾天,重逢時都要臉紅心跳的老夫妻。那才是真的愛情。

Aquarius0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RE ▲首度正式曝光的DRE

文/佐渡守(中時開卷‧文字工作者)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沒有五柳樹(但素喜美國名音樂製作人Dr. Dre),因以為號焉。」是的,被部落格讀者喻為「準世界文化遺產」的DRE,在各方多年的千呼萬喚下,終於出書了。《指南》出版消息甫出,老讀者旋即口 碑相傳,網路開放預購的次日即瘋狂再刷。

傳奇部落格主DRE,本名DRE,為旅美華裔商人,曾活躍於BBS,但網誌風行時卻未跟進,直至很晚,才在朋友推波助瀾下,以「也來寫部落格好了」這樣 看似一時興起的名稱,開始寫文。DRE的部落格更新速度很慢,但文章受轉載的熱潮卻歷久不衰。寫了〈相機購買指南〉被賣家拿去賣相機、寫了〈手錶購買指 南〉被廠商拿去賣手錶,連專業攝影師都稱讚他底子紮實,後受《商業週刊》之邀成為電子版專欄作家。

在本刊版面上首度現身之前,DRE從不出示廬山真面,比大鼻子宅女小紅還低調神祕,連後腦勺也不曾曝過光,甚至書中自介,也是空蕩蕩僅「平民」二字。爬 文搜尋蛛絲馬跡,只得其為「志玲姐姐密友」(誤)、並實為「劉德華本人」(又誤)。君不見書腰印著「陸皓東(也來託夢)推薦」,所以他若要說《指南》為指 南宮主呂洞賓(托夢)寫就,您也就信了他吧,莫再強求。

乍看形似LV名包的封面,新讀者千萬別誤以為這是「第一次XX就上手」類的購買指南,名牌信徒也不用急著膜拜。因為定睛一看,它分明是設計師呼應內容,與DRE聯手消遣敗物、挖苦盲從、諷刺時事的傑作。

讓你理智斷裂,或清醒頓悟

Aquarius0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3,第21屆國際書展

世貿一館電影館旁的CUE電影生活誌(C612)可以看到寶瓶電影原著小說:冥王星早餐》(同名電影、熱門偶像劇:「半熟戀人」劇中推薦書)、《被偷走的十二年》(電影:回到初相遇)、《大都會》(電影:夢遊大都會)參展,滿300元還送電影票喔!


Aquarius0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誠品網路編輯群

買了機票或車票,去了遠方,見到一些不曾見過的人,看了一些似乎熟悉的景像…旅行,在習常的人生軌道當中開出一個缺口,看似平穩可預測的生活就能多了刺激與想像,苦悶的日子終於值得盼望與回味。

為此,旅行濃縮了所有的期待,必須百般規畫:要去的景點、要買的東西、要住的飯店、要體驗的行程無一漏失。但在已知的必然與未知的意外之間,不期而遇的「此時此地」,或許是最值得記憶的瞬間。

在《父後七日》當中,作家劉梓潔走過了人生最荒謬的一趟旅程,又笑又淚的與至親告別。為了親身體驗所處的世界,她已是個熟練的旅人,在城市間穿梭,也親炙高山小城,在新書《此時此地》當中紀錄的卻不是所見所聞,而是在旅行、人生光景之間轉瞬而逝的短暫相逢、複雜心緒。
單身女子的旅行,在《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當中有極為深刻迷人的描述,而一個人的旅程,也很容易成為一趟往身心靈深處探去的路程,但劉梓潔卻不打算帶著讀者進入她的「個人內在之旅」,更不是「單身背包客經驗之旅」。

劉梓潔有許多次旅行的經驗,但卻自認不是一個「按表操課」的旅行者, 多看狀況而定。帶親友出門時,她會將計畫排得詳實,連哪個地鐵出口有手扶梯都得查個詳細;而自己出門時,多是搞定了機票、住宿、基本的交通之後,隨著每日 的際遇心情散漫而行。她笑說:「一個人在細節上比較隨意,我可能逛一個超市就兩個小時,光在調味料區就可以徘徊很久。」

她認為,每個旅程都是因人而異,獨一無二的。「談論地點與經驗的書寫已有很多,但在旅程之後會讓我回味無窮的,反而是許多意外的插曲與細節,卻和生命經驗遙遠相連。」

Aquarius0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龔萬輝繪圖

文‧圖/龔萬輝

我還是會不時回想起母親去世的那個夜裡,我和父親並肩坐在微光裡的情景,那陌生城市之中的兩人剪影,也許就像我們共同披著一張異鄉人的魔毯那樣。如何把消 失的場景像倒走的影片那樣一磚一瓦又建造回來?如何以進化之後的腦葉,復憶那段匍伏地面、黏滑而潮濕的卵生時光?

從卵生到胎生,進化過程是不可逆的,也不可能重演。——杜氏不可逆定律

近幾年和父親最親密的一刻光景,卻是在母親病逝的醫院裡。那時我和父親坐在一排排的橘色塑膠椅之間,等待殯儀館的人來。那情境有些奇特, 都已是凌晨時分,醫院病房、門診部那處的走廊全都熄了燈,徒留門口的幾盞微光。眼前光度不若平時醫院那種過分明晃的潔亮,卻恍惚有一種像是做夢或小劇場那 樣模稜的氛圍。而我們身邊的塑膠椅上其實躺著好幾個互不認識的陌生人,看來都是病人家屬,也許和我們一樣,都是外地人,為了省下住宿的旅費,他們情願橫躺在塑膠椅上過夜,縮成一團,用旅行袋枕著頭,毛巾蓋在身上,就地睡去。

而我和父親在那框情境之中,卻是唯一坐著的人,凸起兩個顯眼的身影。等待的時光格外漫長,不慣熬夜的父親雙眼滿布血絲。午夜接到醫院的電 話,開了兩個小時的車才來到這座陌生的城市,終究還是來不及見到母親的最後一面。眼前一切看起來皆不踏實,而我和父親平日也極少有機會坐下聊天。那一夜父 親卻向我說起了很多,說母親生病的那段時候,脾氣暴躁,情緒都很不好。我那時極心虛,因我長年都在吉隆坡工作、生活,一年也就只有回家幾次,母親的病情狀 況常常也是家裡最後一個知道的。我也只能喃喃地說,阿媽生病,我們就讓一讓她啦(但其實母親已經在兩個鐘頭以前去世了)。父親點頭,想說什麼又不說了。

回想起來,那是我和父親彼此依偎的短暫時光。我們才剛剛經歷一連串的慌忙不安,以及瑣細繁複的領屍程序,如今像是兩個從操練偷偷脫隊休息的士兵,並肩坐在醫院門口,而父親在那光影暗晦又極疲累的一刻,錯把我當成了大人,遂向我傾訴那些平日不說的苦澀。

Aquarius0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旺報 李怡芸(台北印度德里連線報導 )

「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這首曾在電影《非誠勿擾2》中出現並廣為流傳的詩,一度被視為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所寫的情詩,然而原作者卻是個30多歲的女生扎西拉姆.多多,對於這樣的誤會,她淡然地表示:「若將榮耀歸於倉央嘉措,也無不可。」

近8、9年來,已12度赴印度及尼泊爾、不丹等地遊歷的多多,由於對佛法的熱衷,文字裡的所思所感也透著生活與信仰的融合體,她觀察倉央嘉措的詩在近幾年至為火熱,其實反應了人對佛的誤讀,總以為佛要人無情,但「多情乃佛心呀!」多多說。於是人們從倉央嘉措的道歌中,看到七情六慾的佛門中心,也似乎看到了人與神之間不那麼難以跨越的橋樑。

12度赴尼泊爾遊歷
對於信仰,雖然多多選擇了經常性的遊歷以接觸佛法,但她並不認為出走可以得到更多的內在自由,她認為異鄉的自由來自於沒有固化的期待與參考點,因此人們既有的價值觀得到鬆動,而有更多的思考空間,但最重要的仍是回到熟悉的環境裡,面對差異是否能生出寬容心。

別執著於所見所聞
在網路發 達的今日,多多也看到許多人透過網路號召新思潮,發表新言論,然而多多身為文字創作者,卻直言「我是不信任文字的」,在第一本著作《當你途經我的盛放》, 她偷偷藏了4字「不要停留」,就是希望自己與讀者都不要執著於所見所聞,而要深入思考,在新作《喃喃》中,她認為自己多半分享的是個人的喃喃自語,而她也希望提醒讀者,這時代不缺表達的載體,缺的是內省,對於自己詩文在兩岸受到矚目,她認為也就是「愈個人的感受愈產生共鳴」的表徵。

Aquarius0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瑞蒙.卡佛(Raymond Carver)文/林欣誼(中國時報)

美國短篇小說名家瑞蒙.卡佛(Raymond Carver)的人生,可以用窮與苦二字概括。短短五十歲的生命,留下六十多部短篇小說,被譽為海明威之後最具影響力的文壇大家。其實,目前世界流通的卡佛著作,都經過他的編輯里許(Gordon Lish)大量刪節。近日台灣推出卡佛小說集《新手》,將首次還原卡佛原稿,收錄十七篇都是卡佛未經修改的原始版作品。

卡佛(見左圖,寶瓶出版社提供)以簡省的語言、內斂的情感,勾勒出現實市井小民的生活即景,形成一種獨特的「卡佛腔」,風靡後世讀者。卡佛最著名的頭號粉絲,莫過於在日本親自翻譯他所有作品的作家村上春樹。台灣一九九○年代引進卡佛的短篇小說集《浮世男女》、《當我們討論愛情》;《當我們討論愛情》尤被視為經典之作。

二○一一年起台灣寶瓶出版取得卡佛遺孀黛絲.葛拉格(Tess Gallagher)授權,規畫以四冊出齊卡佛全數作品,包括《能不能請你安靜點》《大教堂》,以及近日出版的《新手》,與下半年將推出葛拉格選介的十七篇短篇合集,預料將再掀卡佛熱潮。

《新手》的出版,讓卡佛與諾夫(Knopf)出版社編輯里許一生難解的情仇公諸於世。原來,當年卡佛交由里許出版的作品,幾乎全遭里許大 筆一砍的命運。其中一九八一年出版的《當我們討論愛情》(What We Talk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Love),原稿更被刪改超過百分之五十。

卡佛在世時曾對葛拉格說:「有朝一日,我必將這些短篇還以原貌,一字不減地重新出版。」但在他一九八八年過世前,始終未能如願。

直到二○○九年,在葛拉格的努力下,被里許字跡遮蓋掉許多的原始打字稿,才被重新謄寫復原。葛拉格並以卡佛的原書名《新手》(Beginners)讓它重新問世。

Aquarius0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大都會》搬上大螢幕

文林欣誼【中國時報】

美國小說名家唐.德里羅(Don DeLillo)在一九八○年代以《白噪音》奠定地位,這本書被譽為現代主義文學經典。目前七十七歲的德里羅仍持續以冷練筆調反映美國社會,台灣去年引進二○○三年的作品《大都會》,描寫華爾街年輕富豪在紐約一日內的遊歷,充滿諷喻哲思。

改編電影《夢遊大都會》由名導大衛.柯能堡執導,《暮光之城》男主角羅伯.派汀森主演,十一日在台上映。

二○○○年日圓狂跌,在此之前美國金融圈瀰漫一股無可救藥的樂觀氛圍,兩者反差造就了這部小說。很多人認為德里羅預言了二○○八年的金融海嘯,但他表示:「我只是持續觀察外界,比其他人看清某些事情,比如九一一之前,我就注意到無所不在的恐怖份子。」

書中描寫不到卅歲的艾力克富可敵國,在失眠一夜後,他離開擁有四十三間廳室的豪宅,坐進他的加長型豪華轎車,在保鏢隨伺下前往理髮廳。

一路上,他眼睛死盯車上顯示的數據和轉播畫面的螢幕,輪流與保安主任、科技主任、貨幣分析師、財務主任討論事務,期間還讓醫生上車健檢,下車會情婦,和女保鏢上床,之後又與他新婚廿二天、也出身豪門的妻子偶遇,討論他們荒謬的婚姻。

Aquarius0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羅毓嘉

2012華文創作年度之最兩年時間可以完成甚麼呢?能寫出一本詩集,一本散文集,七百三十個日子,足夠讓台北股市 從8000點衝上9000點,眼看高樓青雲起,轉瞬樓塌了,宏達電領著大盤一路下探6900點。兩年的時間,資本市場上景氣的震盪,反彈,谷底與高峰,生 活,竟也能把一個人變成他原先所不認得的模樣。

「這是一部計畫性寫作。」《偽博物誌》的書封上這麼寫。

但其實不,不是的。從來並非我計畫了寫作。而是我的生活,計畫了我的全部。因為生活裡有時間蔓延,所以有了詩。

《偽博物誌》和前一本詩集《嬰兒宇宙》之間,坦蕩蕩,夯啷啷,兩年時間。但這兩年時間究竟我做過了甚麼我都在做些甚麼,其實無法簡而言之。似乎我也完成了其他的事情,好比中國時報的三少四壯專欄,然後集結而為散文集《樂園輿圖》,似乎,似乎更有太多的事情是我所難以錄記,倘若沒有這些字字句句積累,是記不住的。

回去翻閱它們,我的眼淚就要掉下來了。

我白天的工作--那往常被人稱之為「正職」的部份--是個記者,財經記者。第一次聽聞的人都會說,你好端端一個詩人,怎麼去做財經了?但那是生活。紮紮實實的生活。每天早上八點就定位,或者九點以前,打開看盤軟體,快速瀏覽昨晚的美股,收高還是收低,開始打電話蒐集一天的新聞資料,或者在MSN上接收市場這些那些的耳語。

Aquarius0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賀賀賀~~

★羅毓嘉《偽博物誌》榮獲2012博客來華文創作年度之最!★

文/幾存

回顧近兩年的華文創作,多以回憶往事及關注自身的情感為主軸,內容言及家庭,為過往賦予生命和溫度,如《天橋上的魔術師》、《彼岸的女人》、《道濟群生錄》。這些作者漸漸型塑出一種我們名為「私小說」的創作形式。然而,揮別耽溺的情緒,縱觀今年的華文創作,我們樂見於參與了一個破繭而出的世代。

當我們以破繭而出定義這一年時,理應提及過往。而過往,則為經典重設了一座舞台,經典於是重見天光,再度以新的面貌、不變的文字,來到讀者面前:曹麗娟在幾經掙扎後,決定回應自己頑強寧靜的讀者們,終於推出復刻版的《童女之舞》;初讀平淡實則深入,文字簡潔迷人已成傳奇,阿城的《威尼斯日記》也在暌違20年後重新問世。亦或是王小波的《黃金時代》,顛覆讀者對於文革不斷鬥爭的既定想像,回到人們的如常生活。

Aquarius0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的成長不再困惑

文/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

你與孩子正在編、導、演一部作品,關於「成長」這部多段式的電影。

戲,要怎麼演?劇本,該怎麼寫?如同多結局的腳本一樣,有許多可能性的發展,這就看親子之間如何共同在編、導、演之間,培養出默契與建立「心」關係。

隨著孩子的成長,時光推演,父母與孩子相互拋出各種親子主題或事件,彼此是否能夠恰如其分地表現、精湛演出,這時身為資深演員的你是否能夠敏感於眼前這位新生代演員,往往決定著這部成長電影是否夠經典。

孩子的成長,總是瀰漫著困惑。你我都很難預期,在成長的這段路途上,彼此會遇見什麼風景。

有些成長的議題,雖然孩子無權決定,但是卻可以自我改變劇本。例如雙胞胎、獨生子女、同性戀、特殊需求孩子,或成為寄養兒童等。這些已被設定的成長元素,孩子本身無法改變,但並不表示孩子沒有想法或感覺。劇情要怎麼發展,對白要如何編寫,孩子雖然帶著困惑,但想要突破角色,往「做自己」的這個結局發展。

Aquarius0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楊邦尼(作家/時報文學獎散文首獎得主)

近年的馬華文學好看了。

第一次突圍非寫長篇不可的黎紫書,向來低調如迷宮如毯子的賀淑芳,走遍東西馬寫飲食自成一格的知食分子林金城,戀念老檳城的杜忠全,寫養豬養打架魚寫父病母衰的許裕全,到不斷往返馬台之間雙鄉離散的(張錦忠語)木焱等等。和早已成名(在台或入籍臺灣)的黃錦樹,鍾怡雯和陳大為等人,這批在地馬華文學創作者劃開了和旅台作家不一樣的書寫風景,馬台兩地的馬華文學魍魎而行,有各自不同的聲部。

當中,即是出版人、學生刊物主編曾翎龍的跨文類書寫,從新詩,散文到小說,詩集《有人以北》(2007),散文《我也曾經放牧時間》(2009)、《回味江湖》(2010),到新近的小說《在逃詩人》(2012)。他自剖,他自詡,他不諱(毀)言:「首先,他必須是一位詩人。」翎龍掀開底牌,不論是他的散文,他的小說,他首先必須是一位詩人,多麼的肯定,多麼的自知之明。於是,第一本小說集《在逃詩人》,十篇短篇讀來,一以貫之:詩的氣質氤氳著小說的前景,幕後和肌理。

《在逃詩人》有抒情,有革命,有政治,有性,更有青春(不再),米蘭.昆德拉言:「抒情態度是每一個人潛在的態勢;它是人類生存的基本範疇之一。作為一種文學類型,抒情詩已經存在了許多世紀,因為千百年來人類就具有抒情態度的能力。詩人就是它的化身。」(《生活在他方》英文版序言)

《在逃詩人》的十篇小說以蒙宇哲和陳如藝貫穿,各篇不相關,男女主角的命名很詩意,主角的職業,性向,氣質,不同類型,蒙宇哲——陳如藝的雙身互換,我狐疑這就是肉身的曾翎龍詩人把自己寫進小說:我就是蒙宇哲,女版的陳如藝就是我,我們有一個共同身份:詩人。

〈偷換的文本〉中的蒙宇哲是「編輯兼作家」,陳如藝的詩集《有人以北》,兩人結了婚(三位一體)。〈在逃詩人〉的蒙是正港的詩人,「還是位革命詩人」「唯一一個脫逃的詩人」,陳如藝是朝野矚目的議員小說家。〈尋找小斯〉的蒙宇哲六十歲,「偶爾也寫寫小說」。〈安老〉的陳如藝「打算以甲寫一部小說」。〈暗中〉的陳宇哲年老力衰,讓按摩女米娜「念他的詩」。

Aquarius0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洪茲盈  
◆洪茲盈(攝影/但以理)

文/李屏瑤

如果你從事廣告、設計、印刷等相關產業,一定對Pantone不陌生。這家公司專門開發研究色彩,提供精準色彩選擇,從1963年推出第一本配色系統以 來,至今的新版本已超過1114種顏色,顏色之間微小的差異,都可以被準確地辨識並且執行。關於日常的抽象,很可惜的,無法像顏色那樣被歸檔辨認,小愛小 恨小情緒之間的微妙轉折,即便人類已經在地球生活過好幾千年,總可以自體增生出更多模糊地帶,關於那種曖昧不明,那種小小的陰暗處,那些是《太陽照不到的地方》,洪茲盈繼2008年短篇小說集《無愛練習》之後,再度遞上十個短篇,更加世故鮮明,書寫十種人生,更加美好安靜、更加寂寞疲憊。

「有時候是你也沒有失去什麼、也沒有得到什麼,就是有個地方被消掉了。」洪茲盈說,除非是經歷巨大的悲傷,例如失戀、失業,不然日常生活中其實有很大部分 是沒辦法跟別人大說特說的,可能只是遭遇小小的不順,可能就是一早醒來什麼都不對勁,很多東西都難以跟別人談論,太複雜了以至於難以分享,「我想把無法言 說的、太陽照不到的這些記錄下來,有時候打開來看一下,噢,好,然後再蓋回去。」

認為自己是個悲觀的人,即使朋友們都覺得她是諧星,洪茲盈說是個性使然,不管遇到再慘的事,她會加入戲謔、加入笑點,「可以用別的方式去說它,就表示已經 過了那個狀態。」看出悲慘世界裡的戲劇化,事情有多慘,故事就能有多好笑,「我不相信世界上有樂觀的人欸,面對挫折說什麼我好了要向前邁進,我就是要爛掉 啊!」從日常生活實際歷練來的能力,讓悲觀主義的土壤也能長出諧星,那些上一本書還沒有辦法處理的事情,現在可以正面迎接。

「有些很小的心情是沒有被照顧到的。」她說,即使可以感受悲傷,但常常不知道怎麼去安慰別人,「你也經歷過那個狀態、知道那樣很難受,因為你知道安慰沒有 用,所以更難說出口。」不完全悲傷、不完全喜悅,很難精準定義,那就記錄下來吧,「於是我把那個無以名狀放進寫作裡,像是煙,設法把它框起來。」

Aquarius0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2.11.21中國時報 李尉成
◆代課11年的李尉成(最末排大人)老師,目前任教於華南國小,他的愛和耐心感動師生。

文‧圖/周麗蘭【中國時報】

十一年來在偏鄉小學當代課老師的李尉成,是個考不上正式老師的流浪教師,但在他班上沒有行為偏差學生。他全心全意教學,陪學生讀書、畫畫,卻老是考不上合格教師,去年他到華南國小代理,用愛感化兩個特教生,詮釋一位代課教師散發的光與熱。

李尉成的流浪教學生涯感動不少人,出版社幫他出書《我的孩子們》,華南國小今年獨立招考代課老師,把他留下來繼續教;校長陳清圳說,該校學需要的是「老師」,不只是正式老師,李尉成是一個「學校需要的老師」。

李尉成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系畢業,服完教育替代役後考上國小師資班,但連考六年正式教師都落榜,陸續在雲林縣偏遠的新興、旭光、和平、山內、華南國小等校當代課老師。

他說選擇偏遠小學的理由是小時候被電影《魯冰花》感動,希望長大也能像奉獻偏鄉小學。

Aquarius0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曾志朗(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志浩的書要出版了,我手裡拿著一疊初稿,心裡頭一陣陣喜悅,因為我這位才氣煥發的學生,不再拘泥於實驗室裡的眼球移動追蹤儀,因為那只能研究別人在看什麼;他寧可走出實驗室,用自己的眼光去看芸芸眾生,用自己的知識去揭開生命現象的涵義,更要用自己的智慧去把學理轉換成有效的問題解決利器,以積極向上的胸懷,鼓勵大家一起來建立同理及感恩的祥和社會。這一疊在我手中的文稿,看起來很輕,但內文讀起來卻不免沉重! 看書名叫做「人生從解決問題開始」,就知道志浩對人生的態度,就是不怨、無懼,默默地把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這就是他!我記憶裡(很久沒看到他了!)那位安靜內向的學生,從文稿中走出來,到我眼前,以炯炯的目光看著我,說:「老師,這本書代表我的看法,和我的奮鬥,你會喜歡的。」

他說對了,我一篇又一篇的讀下去,沒有停下來,而且真的很喜歡。七十二篇文章,分成十個主題,從對社會的觀察,對父母如何和子女相處的建議,到中山高的寂寞感懷,到為人師者對一屆又一屆的畢業生的祝福感言,到最後他自己離開教職,轉入業界對最後一班畢業生的臨別贈言,都像是一眨眼又一眨眼所見到的社會萬象,而他站在路邊,好心的在告訴你,這樣去看問題,那樣去解決困境,不急不慌,才能做自己,才不會活在「別人」的期待中,而忘卻了自己的興趣,個性和感覺!到他警告:「如果沒有一點警覺,到最後甚至會把別人的看法當成自己的。於是每一次自以為的挑戰,充其量只不過是從順從一群人轉變為順從另一群人罷了。」

這些生活上表現的智慧,都沒有老氣橫秋的口氣,因為他還年輕。他閱讀的廣度很廣很廣,而理解的深度也很深很深。他是網路上的行者,也是網上的發言人。從小他個性內向,但網上卻交流廣闊,沒有生活上的哪一個面向會使他噤聲,也沒有社會上的哪一個難題會使他卻步!他能力很強,要做一個卓越的實驗科學家綽綽有餘,但他選擇做自己,離開實驗室,走入業界當顧問,我覺得他脫俗,所以海闊天空,他選擇平凡,所以不平凡。我在他書裡的字裡行間,處處感受到他的「自在」!

在這本書裡,他其實點出社會現象的許多矛盾,他試著從他的專業──心理學去剖析問題,尋找答案,但他知道在目前台灣處在價值系統混亂的世代,生活上要解決的,不只科學的難題,也不只教育改革要何去何從的爭辯,更不是社會失序之下,個人是否「存在」的哲學辯證;這些都無關緊要,但卻又是無可避免的生命景象。所以,要嘛就隨波逐流,當個「社會人」,喃喃自語去說別人期待你說的話,或不停重複別人的話,要嘛就學會把自己抽離社會制約的向心力,學會用合乎世俗的問題解決方式,用歸零再生的思維去分析問題的根源,找出新的解決方案。當然碰碰撞撞(有形、無形,無所不在的壓力)是在所難免。但在轉念成功,走出困難之後,常常發現失去的,其實一點也不重要。如今能夠不去過別人的生活,才是得稱幸之事。

志浩是我在中正大學的學生,是位非常仔細的實驗心理學碩士班學生,專攻眼球移動追蹤的議題,這是閱讀研究非常基礎的測量。他對詞彙的區別和系統性非常敏感,自己摸索,建立了很有用的詞庫,對於用語文材料做實驗者在尋找刺激材料上非常有幫助;詞庫本身的組織當然反映了人類儲存這些理念時的基本組成架構,所以建造這些詞庫的人,他必須對何謂心智結構有一定的想法,例如詞和意念的關係是什麼?詞和詞之間的聯結是點和點的連線,或是語意所散發的表徵之間的重疊面呢?詞彙頻率的變動,反映了時代的社會取向。這些工作很複雜,但隱藏的訊息卻非常豐富。志浩在這一方面的能力超強,分析很細膩,才會看到許多別人看不到的社會現象,提出很多新穎的見解!

見解!是的,見解是這本書最令人心動的部分,我欣賞志浩許許多多的見解,但也不只全然接受他的見解。我最不能同意的是他對穿拖鞋上博物館的看法。他沒有分清楚什麼是description,和什麼是prescription!科學研究要的是真相的description,但「教育」並非中性的,是要規範方向的,那是prescription。上博物館真的不是偶發的路過當地,上博物館是有目的的教育行為,應該是有所規範的。上博物館去觀賞文物和各項創作,對創作者是一番景仰和尊敬,能費心把自己弄整齊悅目一些,就是景仰和尊敬的表現!

Aquarius0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陳芳明(政大台文所教授)

高翊峰小說出現時,一個新的文學時代於焉展開。相對於過去的現代主義或鄉土文學的歷史階段,高翊峰這世代所象徵的文學背景,反而還沒有找到確切的命名。在上世紀,威權統治的幽靈在島上徘徊許久,驅之不散,因此對文學創作產生巨大的影響。那段時期的作家,都有一個明確的抵抗或批判的對象。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國族、階級、性別的議題尤為鮮明。作家的筆尖,或多或少都指向牢不可破的權力支配。文學也許無需為某一種目的服務,但是在進行批判工作時至少會出現清楚的方向。因此在文學史上,會出現現代主義或鄉土文學的命名,都在彰顯每個世代的精神與風格。

跨進新世紀之後,威權體制已經消失,海島的歷史航行,朝向一個更開闊更遼遠的方位。高翊峰與他的世代不免會產生焦慮,因為反抗與批判的策略似乎已經變成過去的時尚。西方文學史在一九六○年前後曾經出現所謂的「垮世代」(Beat Generation),無論稱之為失落的一代或抗議的一代,都正好可以定義那時代藝術家與作家的精神面貌。相形之下,台灣在進入一九八○年代以後,伴隨著威權體制的式微,動員戡亂的終結,從前的許多批判典型逐漸遠逝。整個文學生態出現前所未有的變化,各種思想上、心靈上的禁忌也慢慢遭到剔除。尤其在全球化浪潮衝擊之下,各種藝術疆界都受到突破。高翊峰登上文壇時,就立即迎向一個沒有任何憑藉的開放社會。

對於這樣時代的到來,或許只能稱之為面貌模糊的世代。台灣社會以後現代來定位,或是以晚期資本主義來定義,似乎都顯得非常不恰當。台灣文壇出現8P時,似乎已經預告一個模糊世代正在成形。這八匹作家寫出的小說,被稱為新鄉土時,他們都感到不爽。至少這個名詞就無法為高翊峰量身訂做,他寫的確實是有關台灣的議題,但又不全然屬於台灣。如果說他們是政治不正確的世代,或許還勉強可以接受。對文學史而言,這當然是相當尷尬的一個時期。

在寫實主義時代,小說家非常相信文字可以反映現實。那段時期,感時憂國的情緒特別高漲,民族與社會議題流竄在許多作家的心靈。他們的文字表現淺顯易懂,意象極為透明,只要能夠喚起關懷意識,小說就已經完成它的任務。進入現代主義時期,作家開始進入被壓抑的無意識世界,在夢幻的文字裡,找到心靈的安頓。但是到達高翊峰的世代,寫實的或抽象的手法再也不能使他們感到滿足。他們有許多憤怒與不滿,卻又找不到具體目標可以發洩。他們身處一個跨國時代,每一個城市都可以停留,卻又不能稱之為家。他們非常自由,在內心底層又覺得不自由。所有的價值觀念,都是相剋相生,也都難以企及。他們永遠都有問題,卻又找不到答案。

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裡,高翊峰的小說因此而誕生。他的長篇小說《幻艙》,可能是近年來極為難懂的作品。他必須寫出這樣的小說,否則不足以應付這個難懂的時代。在同一個時期,他又寫出短篇小說集《烏鴉燒》。無論是長篇或短篇,他嘗試使用詩意的語言寫出失意的生命。在詩意與失意之間,他以靈巧的文字,幻化的想像,構成故事的內容。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卻釀造奇特的感覺引渡給讀者。在小說裡,很難找到特定的城市空間,甚至也很難找到小說人物的面貌表情。在敘述過程中,他只是創造一種感覺,一種氣氛,一種情緒,真正的意義都在故事完成後引發更多的聯想。

收入的十篇小說中,最短的一篇是〈光與鴿子的對話〉,故事中的文字晶瑩剔透,美得近乎詩。在短短的敘述裡,「光」是年老的男人,「鴿子」是年少的女性。從兩人的對話中,似乎可以推測是一對父女,卻又不是那麼確切。在獄中二十年的男人,出來後世界已完全改變。妻已遠走海外,而女兒也正要去投靠她。整篇小說的色調極為冰涼,隱約中卻又有定義不明的情感繫在一起。許多意象雜沓浮現,警車,路燈,廣場,打火機,彷彿明滅在故事裡迂迴穿梭。在閱讀時,比較像貼近一篇散文,或掌握一首詩,但又充滿小說的味道。高翊峰的文字功力,在此發揮得淋漓盡致。

Aquarius0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錫安媽媽(「錫安與我」版主)

那是八月底的某個夜晚,我瑟縮在登機門旁的座位,攝氏十度的寒冷,連日時差的頭昏。班機延誤,我打起精神上網收信,開始寫這次開會的報告提綱,突然看見私人信箱裡躺著一封獅子寄來的郵件。

報告馬上被拋到腦後,我直接把游標移到「獅子」。郵件展開,除我以外,其他幾位收件者都是這些年來爬文認識的格友。獅子在信裡告知她要出書的消息,並說明附件裡有四個檔案,分別是獻給我們這幾位朋友的。

迫不及待,我打開那份屬於我的附件,然後在赫爾辛基機場的登機門前,我緩緩的把身體往下移,好使自己的臉可以埋在電腦後,擤擤鼻涕,不讓身旁旅客看見我發紅的眼眶。

獅子邀請朋友為她的新書寫序,她便先為我們這幾位朋友各寫了一篇文章,記錄我們如何與她相遇,我們如何在彼此的生命中交錯。這就是她,禮貌、優雅卻溫暖,從不吝於付出關懷。我常說她血液裡淌著台南人的熱情,舉手投足則流露出多年旅居國外的風情。看她寫家鄉、家人,如同聽ABC說台語,外國人唱〈雨夜花〉,既現代卻絕對聞得到草根味,簡直是另類的鄉土文學來著。

事實上,我一直想為獅子寫篇文章很久了,連篇名都已經訂好,就叫〈最好的時光〉。一聽到我要寫她,獅子總是跟著興奮,但當我興致勃勃、鉅細靡遺的描述內容,她都會說不了不了,還是不要寫好了。

我與獅子的交集,發生在她回台開始新生活、與我即將結束舊生活前那段時光。開始新生活,她需要重新適應許多的人事與環境;而即將結束上一段生活的我,雖知風雨欲來,卻又不清楚下一步該怎麼走。

Aquarius0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J園主任 ◆國小附設幼兒園主任吳亭儀,很認真很有方法地教導幼兒,也提供很好的經驗給新手老師。 

文‧攝影/孫蓉華【聯合報】

「當老師從來不是我的選項」,卻意外從幼教老師到當上公立幼兒園主任,吳亭儀看著、陪著孩子成長,她認真地以愛心對待幼兒園的學生,為他們在起跑點打好基礎。她說,學齡前的幼教工作者的責任重大,即使辛苦、即使不容易,但老師們更需要會傾聽與了解。

吳亭儀自己是一對雙胞胎姐弟的母親,工作與照顧子女要兼顧,她一一記錄著孩子成長與陪伴幼兒園學生成長的故事,並結集出書,最近完成的是《起跑——幼兒園,孩子人生的第一仗》(寶瓶出版)。今年是幼托整合的第一年,2012年8月起,全國所有的學齡前教育機構都由幼稚園、托兒所,改為「幼兒園」,面對幼教制度的轉變,吳亭儀說,身為幼教的成員之一,喜的是但願台灣幼教環境能夠有更好的改善,憂的是,在這樣多變的環境裡,會越變越好嗎?

不論如何,吳亭儀不改對幼教的熱誠,她曾經出過《愛要剛剛好——新好爸媽的48堂行動教養課》,談孩子給她的啟示。這次再出書,她說,因為聽到很多新手老師說,不知道如何帶小朋友,沒有人告訴他們如何教幼兒園的小小孩。藉由新書的點點滴滴故事,她希望對幼教老師有幫助,或說可以從中找到方法與答案。

吳亭儀表示,家長的期許與老師的要求當然有出入,兩者的認同要如何拉近,需要靠溝通與調整心態,要讓家長能夠成為助力,需要方法與經驗。她曾遇到一名轉學來的幼兒,這名孩子在其他幼稚園被認定是「教不會」的,媽媽十分焦急擔心。但她發現,孩子學習沒有問題,藉由一步步的引導,建立孩子自信外,更讓家長鬆了口氣。

Aquarius0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陳明賢(台大財務金融系教授)

是的,金錢不是萬能。它無法買回你的青春,買回你的健康。但是金錢也不是一無是處。就如同台東的陳樹菊女士,把她辛苦賣菜所賺來的錢、捐給學校,圖書館和醫院;幫助一些亟需幫助的人;這是近年來最溫暖台灣人心的故事。

我在台大財金系開了一門新生入門的課;在學生進入大學之初,幫助學生進行生涯規畫和釐訂正確的大學學習目標。第一堂課,我要每位學生就目前的狀況,說出他們想要的未來生涯。不意外地,很多學生誠實說出他們希望在未來能賺很多的錢。我反問他們,是不是找個高薪的工作,擁有很多錢,人生的問題就能解決?我也提醒他們,人辛苦工作賺錢,是為了讓自己有機會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工作賺錢只是我們的工具,不是目的。可是我們會看到很多人,過度誤解金錢的角色;甚至願意為了追求金錢,犧牲原已擁有好的健康,生活,甚或生命。

人的一生和金錢脫不了關係。幾乎從一出生開始,最重要的里程碑如養育教育,結婚生子,成家立業,疾病救難,退休養老,都需要用金錢去完成它們。金錢無時無刻在日常生活中出現,因此有不少人錯誤理解金錢在生命中的重要性,甚至讓金錢主宰我們的價值與生命。我們周遭都認識一些人日夜為金錢而煩惱;出乎意料之外的,很多人並不是想像中貧乏之人。例如,許多年輕人,可能受了商品行銷影響,猛刷信用卡,購買不是非常迫切的名牌商品。甚至為了這些消費,鋌而走險,違法犯紀。一對年輕夫妻在不考慮財務能力的狀況下,爭相購買昂貴房地產,之後不僅影響生活品質,家庭失和,更可能在金融風暴中,資產貶值、甚至破產而遭法拍。這些故事真正的癥結,可能在於他們受制於現實社會中似是而非、道聽塗說的金錢觀與消費態度,並讓他們深陷財務泥淖。

何奈克女士(Jane  Honeck)所寫的另類理財書(可能會讓一些人失望,它不是教你如何賺更多錢)——《愛錢》(The  Problem  with  Money?  It's not  about  the  Money!)——點清我們許多人在解決財務問題中,最重要但也最常被忽略的關鍵,就是檢驗自己理財和消費的觀念,也就是自己的金錢觀。何奈克女士在多年的理財諮詢顧問生涯中,發現許多人遭遇財務困境的原因,不是金錢入不敷出,而是受限於一些未經檢驗、似是而非的金錢觀與消費態度。何奈克女士認為,要真正解決個人或家庭的財務問題,最核心的步驟就是當金錢真正的主人,檢驗自己的金錢觀是否合乎自己的需求,自己是否將金錢放在適當的地位。這本書提出詳盡步驟,幫你檢驗並發現自己真正的金錢觀;整個過程有點像解剖自己,並發現自己的長年沉疴,過程可能有點不好受。

我是一個教財務金融的教授,但是我太太常笑我是一個不能以身作則、非常懶於理財的人,怎麼能當一個好教授?不錯,我除了自住的房子外,將絕大部分的積蓄放在利息很低的帳戶中。我總是會解釋,現在我的生活重心在於學校的教研工作,以及家庭生活,我們並不缺錢,靠投資理財增加財富對我們沒有太多意義,不需再為增加金錢而煩惱。我當然也不希望因為自己理財不當,或承擔過多風險,而失去目前已經擁有的美好生活方式。我決意當金錢真正的主人。

世界首富之一的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先生,雖然富可敵國,但決定將他累積的財富的絕大部分,捐出做公益;而他自己卻滿足於恬淡簡樸的生活方式。以有史以來最年輕、34歲就邁入富比士美國億萬富豪排行榜的天然氣交易王子約翰‧阿諾(John  D. Arnold)先生,決定在38歲退休,跟他的夫人過著致力於公益的低調生活。他們共通的特點是認真工作生活,創造及累積了令人稱羨的財富;但是他們也讓全世界知道他們才是金錢的主人,也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他們也把金錢放在最應該放的地方。

Aquarius0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吳俊鋒(自由時報)

在部落格相當知名的「獅子老師」王意青,出版個人第四本新書《不讓你看見我的眼淚》,內容描述她的童年回憶,以及親族之間相互扶持的生活點滴,真摯感人,專程回到老家安定區發表,將這部平凡卻偉大的生活記事,獻給最愛的故鄉台南。

王意青六歲時隨著父母搬到台南市,大學畢業後遠赴美國深造、定居,以教授鋼琴為主,五年多前用網路筆名「獅子老師」開始寫部落格,「獅子老師的山居筆記」曾獲全球華文部落格評審團特別獎。

經營部落格之餘,王意青也陸續出版《琴鍵上的教養課》、《當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掌握孩子主動學習的秘密》等三本個人著作,第四本《不讓你看見我的眼淚》則是彙整近兩、三年來的網路文章,集結成書。

在王意青的童年記憶中,父親苦學出身,由於工作忙碌,她由阿嬤帶大,當時小時候叔叔、姑姑也同在屋簷下,一家人和睦相處、彼此照顧的生活故事,刻骨銘心,這份溫馨的親情就算到了美國,仍時常想起。

後來王意青的妹妹罹患淋巴癌,前往美國接受化療,父母也趕去照顧,那段一家人協力對抗病魔的艱苦過程,她也寫在新書裡。
王意青表示,「不讓你看見我的眼淚」,是妹妹生病期間有感而發的一句話,其實只要全家人在一起,就算辛苦,什麼難關都能挺得過,寓意深遠,因此被出版商選為書名。

Aquarius0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