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書的寶貝:樹與旦【圖 / 文  王理書】

從小在我們的「哭哭沒關係」中長大的樹,到三歲時已經越來越少哭了。他學會了哭泣時很快的用深呼吸來緩和情緒。

三歲生日後,我陪他玩,他從櫃子裡找出一個洞洞穿線的玩具,就是用彩色鞋帶穿過有洞洞的厚紙卡,那是用來鍛鍊孩子的手、眼發展。

「咦,怎麼會有這個玩具?」樹好奇地問。因為買來時,他年紀太小,也就一直不曾玩過。於是我開始陪著他一個洞一個洞的練習。

一會兒,我說:「樹,換你一個人了。」本來我用手幫他拿著紙卡,他只負責穿洞的。

「媽媽,我要你幫我拿著。」

「你可以自己來的。」就這樣一來一回三次,我依然堅持放手不幫忙,他就大哭起來,那聲音洪亮如鐘,決堤般的眼淚,真是讓人驚心動魄。

他持續哭著,手也持續動著,認命般的自己一洞一線穿了起來。

即使他哭著,我仍然陪他一起玩,他穿一個洞,我穿一個洞,絲毫不被他的哭泣所動,那聲音聽起來沒有情緒,就是一種哭的需求。而讓人動容的是,他仍然不受影響地學習,洞越穿越好了。

約莫哭了十五分鐘,玩具就快完成了,一旁忍著笑的爸爸走過來,小人兒跑過去抱著爸爸的大腿撒嬌一下,接著跑來我懷裡,把所有的鼻涕眼淚都擦在我的睡衣上,然後繼續穿線,這下他不哭了,安靜的完成魚的卡片。

後來我們問他:「剛剛在哭什麼?」

「我也不知道耶!」小人兒笑了。

那場景其實有一個隱喻圖像,一個小孩認命地在人生道路上踽踽獨行。天色有點暗,孩子掉著淚大哭,雖哭泣,卻沒有停止前進,因為有個聲音,一直指引他方向,讓他擁有力量前進。

傳統男性教育,要男孩子想哭的時候不哭,做事情就是了。我欣賞傷痛或脆弱時能繼續保持行動的能力,也支持男孩子用哭泣表達脆弱,於是,我們家有了這個故事。

原刊載【於2008-07-08/聯合報/E1版/家庭‧副刊

※本文摘自寶瓶文化最新出版之王理書新書《做孩子心中的小太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quarius0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