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志 薔
——評甘耀明小說《殺鬼》


2005年之後,六年級小說家日趨成熟,一個個開始為其風格化的作品衝刺而努力著。歷經五年的煎熬及奮鬥,甘耀明終於交出扛鼎之作。長篇小說《殺鬼》不僅為這一代小說家「魔幻─原鄉」的新鄉土小說樹立一個典範,放在整個華文書寫的平台上,亦是一爍爍閃耀的作品。

甘耀明就像一個「故事的魔法師」,不斷從他的百寶箱裡抓出神奇的道具,一個手勢就是一次驚豔,不僅炫麗奪目,滿場瀰漫的煙霧猶能形成萬千氣象。其輪番出場的人物宛如「現代搜神記」,個個半人半鬼半神,突破讀者世俗的想像,且無論身體殘缺或突變,卻具皆保有童稚純真之心。

像天生神力、具有陰陽眼的主人翁帕(台灣聖山精神的原型),活在陰陽交界(清國和日領)的祖父和鬼王,以意志力阻止父親被強召徵軍的泰雅女孩拉娃(螃蟹人),懷抱著絕美飛行夢的神風少年銀藏,下半身悶燒、只餘上半身的「螢火蟲人」尾崎,從鹿胎裡出世的日本軍官鬼中佐,以及瘋迷火車競速史的鐵道員趙阿塗(愛子的秘密)…他們是「太平洋戰爭時代」被鎖在歷史死角的棄兒,卻在甘耀明的魔術之手底下復活了,個個以小丑和馬戲人的姿態,用他們突梯的行為、決絕的心志和童真的力量,去弭平台灣近代歷史遭受強權凌辱之傷痕。

然而《殺鬼》不只是一套魔術展演,煙霧散去就消沒了。在他那剝洋蔥式的故事裡,一層之中還包裹著一層,並且內裡細節繁複,意象豐饒,敘事姿態頗有馬奎斯《百年孤寂》和拉美魔幻大師的底蘊。而以他選擇日領時代到光復初期的二二八為背景(甚至溯及十九世紀客家人遷台的歷史),語言雜揉文言文、普通話、閩南話、客語、原住民語和日語等等,亦在在顯示甘耀明有一個龐大的創作企圖,藉著這樣被忽略的庶民野史、鄉野奇譚去開展歷史壯麗的想像;用一種唐吉訶德般喜趣的精神意志,和奇觀式的狂歡書寫,去抵禦一整個台灣史的空虛和絕望。

就像故事主人翁帕,在日本殖民時炸瞎了一眼,國民政府接收時又瘸了一手,猶對以往種種懷抱著無比純真之信念。這就是魔術師的技法,卻是文學家的視野。接下來,觀眾能做的,就只需靜靜坐下來,欣賞這場如煙火般燦爛的「魔術時刻」。

★原刊載於[幼獅文藝] 2009年9月號 書評

★李志薔追夢人部落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quarius0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