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鴻鴻【詩人】

真實的農村。真實的愛情。真實的詩。

這是我讀完這本小說時浮出的真實感想。

小說原名《詩人與農夫》,正是關於戀愛的最佳比喻。戀愛時每個人都是詩人,都像詩人般充滿了浪漫情懷。這種情懷讓我們願意為了心愛的人做任何改變——包括,即使是誇張到,要你從電影導演變成一名農夫。

然而,我們的詩人一開始便陷入真實的農村。本書精彩處之一無疑是描寫現代機械化的農村生活。不知為何,這些描寫一直會讓我想起那些記述集中營、勞改營、或文革期間下放的小說。沒錯,這正是一個知青下鄉的故事。而戀愛便是牢籠、便是最高目標,足以讓人放棄自由。上天似乎設下了考驗,要來試探這對戀人愛情的堅貞。

然而,人是經不起試探的。何況,農村早已不是田園牧歌的田園,一點也浪漫不起來,正如同主人翁的愛情所陷入的窘境。農藥、機械噪音、廢氣,取代了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傳統農務。主人翁的愚蠢、笨拙、絕望,更凸顯了戀愛中人扭曲自己、迎合心上人的那種愚蠢、笨拙、絕望。也因此,顯得既可笑、又感人。感人是因為我們同情他,事實上是同情一樣也曾經(或正在)身陷苦海的自己。

雖然全書不時觸及全球化中農村角色的議題、或是文明與自然對比的哲學命題,但是,作者非常聰明地讓它們點到為止,只是默默支撐著這個愛情故事的厚度。

直到悲劇終於發生,女孩移情別戀。後來,女孩回心轉意。到了結婚,變成一場鬧劇,而又後來……終至我們分不清什麼該悲、什麼該喜。有一天發現,悲劇原該歡慶、鬧劇其實是最美好的、而喜劇則讓人無法承受。得馬失馬,只在得與失的那一瞬間,是能夠確定的。而後,便不足與外人道了。

這本書,便在試圖傳述那不足為外人道的部分。在閱讀中,會以為這是一個關於激情的故事,喜感又荒謬。但掩卷之時才知道,作者要說的,是愛情的真實歷程。這個比激情要大得多,也把所有讀者的人生都捲了進去。

作者設定主角是一個想望當導演的人,也就是,一名創作者。他像所有的藝術家,總想依照自己的意願創造故事。然而,他只在貪戀、惋惜那幻想中的創作機會,沒注意到最精彩的故事就在自己身上。那才是詩。真實的詩。是一個夢想的導演、那個浪漫的詩人,所未曾想像得到的。

這引人入勝的故事,我相信仍然無法阻止痴男怨女投入浪漫的懷抱,它卻必然有助於我們在苦難當頭時看開一點,並且願意相信、以及試著享受:這或許是整件事情當中最美好的一刻。

真能這樣,那也就夠了。

★本文原刊於尚路易.傅尼葉披露真實愛情經歷作品《我那愛情》
我那愛情(Poète et paysa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quarius0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