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蓉華(聯合報)

王意中心理師全家合照

▲心理治療師王意中(右)提醒家長,與孩子相處要更「敏感」些,不要敷衍他們。

「為什麼孩子不再跟我分享心情?」、「為什麼我不懂兒女在想什麼?」心理治療師王意中提醒家長,如果父母不能在孩子2歲時「擺平」子女,他們3歲以後你就別想贏!

王意中畢業於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專攻親子及兒童心理治療,他自己有3個孩子,由與他們相處的過程中,加上處理各種個案的案例,把點點滴滴都寫在部落格、噗浪、臉書上,最近出版《孩子不敢說的40個成長困惑》(寶瓶出版),把多年來的經驗與心得與家長們分享。

王意中有著一張娃娃臉,談起親子間的關係,他說,家長需要更敏感些,因為孩子的行為表現、習慣,都是模仿家長行為而來。很多父母抱怨,孩子不聽他們的,但父母也需要自問,有好好聽過孩子想說什麼嗎?有製造良好的對話嗎?是否把家當成民宿呢?

他指出,親子間的對話需要有技巧,例如問孩子問題不能太大,不要問今天學校發生了什麼事?因為孩子的答案可能是「沒有呀」,不如縮小範圍到「你們耶誕節教 室布置了嗎?」要讓他們可以更具體回答,才能展開對話。不要只問「國語考幾分?為什麼考不好?」這種制式、表面,甚至會造成關係緊張的對話,這樣不能解決 問題,也會讓子女根本不想讓爸媽知道自己的心情,他們會覺得說了也沒有用。

王意中說,測試自己對子女是否具說服力的方法,只要看如果發出5個指令,孩子會不會去做?例如幫忙去洗碗、倒水等。他說,有時親子間有如一場堅持的鬥牛 賽,誰能堅持,誰就會贏;像我們會看到所謂的「路倒小孩」,就是會在路上耍賴哭鬧要買玩具的孩子,他們也會看臉色,評估這一招對爸爸或媽媽有效,兒童可是 比我們想像的更聰明呢。

王意中強調,要做好父母的角色,要用對方法,要思考什麼才是對子女最好的,不要敷衍,要真誠地去對待孩子提出的每一個問題,才能讓他們說出心裡的話,親子間分享所有的喜怒哀樂。

★原刊載於2012.01.12聯合報教育版

★看王意中心理師的新書《孩子不敢說的40個成長困惑》

孩子不敢說的40個成長困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quarius0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