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爸的來信:

梁旅珠女士,您好!

您在雜誌(今週刊779期)上有篇不以金錢或物質獎勵孩子!
因我初為人父(剛滿月)。妳的觀念以看標題來說顯而易懂,但細看內文後,覺得很難做到......例貼紙一事,讀者很想知道的是,無物質獎勵小孩。那梁女士會不會獎勵自己,因某些事物(股票獲利、公司成功推案、或是目標達成),會不會買實際的物質(換車、換包包、手錶......等等)來獎勵自己?(文中是提到旅行,除此之外呢)如何確立物質獎勵有那些?(原來貼紙也算)可請梁女士再舉些生活上常遇到的情況嗎?
感謝梁女士的解答說明,能讓讀者再教育小孩價值觀前,先導正自己的觀念!再三感謝!

作者梁旅珠的回覆如下

家榮您好:

遲來的答覆,非常抱歉。因為對每一位讀者來函都不想草率作答,我必須從忙碌的作息中找出空檔靜下來思考,因此我的每個回覆好像都由道歉開始,實在不好意思。

您覺得我所提到的觀念很難做到,那是因為您本身對這樣的觀念想法並沒有真正的「相信」並身體力行。當您相信養成一種觀念或習慣可以帶給自己或孩子最大的好處時,您自然會有辦法執行。

舉一個有點極端但很容易理解的例子,那就是多年前台灣有一段時間流行「尿療法」,認為喝尿可以治病有益健康。我沒有醫療專業,對尿療並沒任何意見立場,但我想這種治療方式對多數人來講相當不可思議,更難以實踐,但當時社會上確確實實有一批奉行者。為什麼他們做得到?我想必然是因為他們堅信這樣做,對自己一定會有極大的好處。所以您說的一點都沒錯,在教育孩子某種價值觀前,我們自己必須擁有或先建立這樣的價值觀。

在許多演講場合,有家長會問我如何讓孩子愛閱讀?如何讓孩子喜歡學習?我常希望家長們先想想,自己喜歡閱讀喜歡學習嗎?有常常在孩子面前做這些事,並表現出樂在其中的樣子嗎?

當孩子小的時候,他們非常仰賴父母,言行舉止其實都是模仿學習父母,觀念習慣的建立也是從父母而來。我常說,為什麼廣告推銷商品喜歡用愛用者的見證,因為實例所呈現的效果最有說服力。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行為表現就是最好的「推銷」方式--與其碎碎念著對孩子某些事情的好處,不如讓孩子看到父母發自內心、以行動證明的誠摯推薦。

任何有形有體的東西都是物質,尤其是需要花費金錢去換取得來的。舉例來說,針對一個喜歡打籃球的孩子,我們做家長的應允當他考前五名時,爸爸媽媽就買一雙最新款的名牌限量籃球鞋給他,這就是純粹的物質獎勵。如果我們答應帶他去看一場現場球賽,那這樣的獎勵就離精神層面近一點。也就是說,雖然兩種都是用金錢去換取,球鞋是純粹的物質,父母陪伴去看球賽則有經驗學習和親子互動的意義,理論上會比買球鞋好。但是在我家,從小好好讀書爭取好成績已經是責任和習慣,做好是應該的,做不好反而會被檢討(我說的是做好或做不好而不是考好或考不好),所以孩子們從來不覺得考好需要得到什麼獎勵。

假如我的孩子愛打籃球,我會選擇實用好穿的鞋,在他真正有需要的時候買給他。選擇某些品牌是因為我們覺得品質好,而不是為了讓孩子穿去炫耀給同學看。如果我們帶他去看現場球賽,那會是一種鼓勵正當休閒與培養興趣的觀念下,親子共同規畫的活動,絕不會與任何考試或成績表現有連結。我兩個孩子在高中畢業前(離開我身邊開始獨立求學生活前),我想他們表現應該算低調,對虛榮性物質商品沒什麼需求,這一點是有目共睹的,我相信這跟整個家庭的生活習慣、價值觀與長輩的言行有絕對關係。

我不以金錢或物質獎勵孩子,不表示我不喜歡金錢或不買東西,我也不會因此不讓孩子了解金錢的重要性。生活需要錢來支持基本的溫飽,有錢更可以做很多的事,但我的確盡力避免用金錢或物質來做為好成績或好表現的獎賞。「金錢」或「以金錢換取物質享受」不能成為我們追求的目標,那不會帶給我們生活的意義。我從自己成長的經驗中發覺,能持續茁壯的快樂來自於盡力、盡責完成後的成就感與榮譽感,這種回饋必須發自於內在,才有辦法源源不絕。當努力是一種有責任感的自我要求,表現好所得到的成就感與榮譽感,就可以帶給我快樂與滿足。

所以孩子從小我就用心帶著他們自己努力去爭取好表現,用態度上的鼓勵和讚賞讓他們得到成就感與快樂,追求這種成就感和快樂會逐漸轉化為他們持續努力的動力。當然,我的運氣很好,兩個孩子課業上表現很好,所以他們還會得到來自師長同儕的讚美。

物質上的快樂,來得快也去得快,還需要一再加碼才有辦法滿足逐漸養大的胃口,這一點,應該從自身就可以找出經驗來驗證。我們或許無法生來就具有我們所期待擁有的智慧,但我們一定要學習具備「從錯誤經驗反省修正」的能力。這就是為什麼,雖然我小時候靠臨時抱佛腳一路考進台大第一志願,但我並不因此認定努力無用或I Q決定一切。回頭看來時路,我為自己浪費時間、錯失許多學習良機、所學不紮實感到汗顏,讓我在觀念態度上有很多反省,因而在教養子女的過程中,我非常強調「努力」的重要性。我認為「努力」和「盡力」,是孩子必須從小養成的一種習慣。

有些家長希望讓孩子了解賺錢的辛苦,會以計酬方式讓孩子分擔家務,我個人也不贊成這種方式。我覺得家人間的相互扶持和工作分擔是義務也是責任,不該以金錢計算。

我年輕時愛漂亮,常常羨慕朋友穿戴使用名貴服飾皮包和珠寶,有一次我先生對我說:「羨慕追求這些東西不會帶給你快樂。」他說,「當你買了一克拉的鑽戒,你戴著到沒有鑽戒的人面前,你的目的是什麼?不就是從炫耀得到一種我有你沒有的優越感嗎?這些人或許羨慕你,甚至忌妒你,但他們會因為這個鑽戒喜愛你尊敬你嗎?假如你戴著這個鑽戒來到一個場合,所有人都戴著三克拉五克拉以上的鑽戒,你可能因相形見絀而感到不愉快,你有沒有想過你對那些人的感受?你會因此敬佩或喜歡他們嗎?那買這個鑽戒的目的和意義在哪裡?」

當時聽他這麼說雖然不大愉快,但我必須承認他說得非常有道理,讓我很努力反省思索。心靈空虛、生活沒有寄託的人,特別需靠要物質提供的短暫快樂來填補,或自以為可以藉此壯大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分量。我的確覺得很多其他的事情,比方說旅行和寫作,比起物質追求讓我得到更深刻而持久,而且是面對自我,而非求諸於他人眼光的快樂。這個邏輯對我非常受用,所以每當我內心有這方面的掙扎時,我就會拿這個說法出來「複習」。

想幫孩子建立一種價值觀,父母自己必須先建立並堅定這項價值觀,而建立的過程必須透過長期自我內心的對話與不斷思辨的過程,找出像我所提的例子這樣能說服自己的中心思想。當您的信念和行為都遵循這個邏輯和思考模式時,您自然會知道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引領孩子。我答應出版社出書的原因,就是因為像電視或報章雜誌這類媒體的報導篇幅有限,常無法傳遞完整的想法,因此我非常期盼您能有機會讀完我整本書,您應該就可以了解我的理念與方法。

★看更多梁旅珠的教養故事《梁旅珠教養書──教出錄取哈佛、史丹佛七大名校女兒的教養祕笈》

梁旅珠教養書──教出錄取哈佛、史丹佛七大名校女兒的教養祕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quarius0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