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耀明&魏微
▲大陸作家魏微(右)與台灣作家甘耀明在圖書會上談這世代的鄉土寫作。(記者李怡芸攝)

文/林欣誼(中國時報)

「比起上一代作家有使命感,努力在文學史上留名,我是有感覺才寫,我手寫我心,寫的也更貼近生活現實。」「七○後」大陸作家魏微,以此定義她與莫言、余華等前輩名家的不同,她的小說著墨故鄉田園與大都市,一方面懷舊,一方面記錄中國城市的急速發展。

閱讀同為「七○後」的台灣小說家甘耀明,她深有共鳴:「他寫鄉土,寫得非常好!」

魏微曾出版《拐彎的夏天》等七部長短篇小說與散文,擅以細膩文筆寫日常,曾擊敗韓寒獲選二○一○年華語文學傳媒年度小說家獎。昨天她受邀來台參加「海峽兩岸圖書大展」,與甘耀明對談,由同輩台灣作家高翊峰主持,分享兩岸青春記憶。

魏微描述與她同世代的人處在搖擺中,像是旁觀者,「我們的童年是文革的尾端,少年成長在改革開放時代,但金錢還沒一下子來到人的視野中,那時鄧麗君的歌剛傳到大陸,青年們留著長髮提著收錄機,聽崔健的搖滾樂,看王朔的小說。」

《十月五日之風雨大作》收錄十部短篇,有她故鄉小城的經歷,與年輕女性離鄉背井到都市的掙扎,寫活了女性在大環境改變下遇到的困境。

為了升學進入城市的甘耀明,提筆寫的卻是記憶中的鄉土。他出身苗栗獅潭鄉下地方,短篇小說《喪禮的故事》寫著「祖父祖母講的故事」,融合反芻了家族記憶和鄉野傳說,被稱為「新鄉土文學」。

不過甘耀明認為,「現在城鄉差距比以前小多了,對故土情感其實被拔離了,『鄉土』變成寫作的舞台。」

過去兩岸彼此熟知的作家有大陸的莫言、蘇童、余華,台灣的朱天文、朱天心、張大春,但兩岸七○後作家的交流,讓他們驚覺彼此的共通。如魏 微不寫莫言那種跳脫現實的鄉土奇聞,與台灣同世代作家所受養分接近,因此甘耀明認為,她的作品讀來親切,「就像讀台灣同輩人的小說一樣。」

★原文刊載於2012.09.15 中國時報 文化新聞

兩岸70後鄉土寫作 結果大不同
文/李怡芸(旺報)

曾於2010年擊敗最被看好的韓寒,獲得第九屆華語文學傳媒年度小說家獎的魏微,首度來台,與同是70後的台灣作家甘耀明、高翊峰進行對話,同樣走過快 速變化並受到西方現實主義影響,兩岸作家所「結出來的果」卻十分不同,甘耀明認為台灣當代作家寫鄉土已是偽鄉土,而魏微則認為大陸70後雖參與其中,感受 到的卻是抽離。

由台灣寶瓶文化與大陸重慶出版集團共同策畫,兩岸同步發行的「這世代─火文學」系列,台灣推出的5位大陸作家中,魏微的短篇小說集《十月五日之風雨大作》在甘耀明、高翊峰看來,捕捉普羅大眾生活樣態,尤其寫女性在劇變環境下的轉變與內在情緒,刻畫得深刻而精準。

魏微表示,自己的小說主要寫故鄉、田園,另一小部份寫都市,因為自己寫得最有感情的還是童年生長於小城的情境,在70至80年代的大時代背景中,寫小城中一代人慢慢的成長,是自己喜歡且擅長的題材。

相較之下,台灣當代作家寫鄉土,則有大部分來自祖輩的集體生活記憶,甘耀明的《葬禮的故事》同樣被選入「這世代─火文學」系列而發行簡體 版,他認為自己的故事僅是以古傳的祖輩故事作為舞台,自己虛構的成分還是居多,尤其當台灣四、五年級已充分書寫鄉土或都市,當代的作者只能發展出不同的風 貌。

魏微被譽為「寫透了活著的人,死去的鬼,震撼我們幾代人。」作為同樣走過80年代的一輩,她的回憶是崔健的搖滾樂、王朔的小說,是個充滿 理想的時代,而在90年代,一代人轉變為成熟而世故,卻也特別萎靡,但這世代的人也不應著急,和上一輩作家如莫言、余華的使命感不同,這一代人特別講「我 手寫我心」,因此儘管時隔7年才推出新作,魏微認為作家唯有真實的情感,才能透過書寫,把這一代給反應出來。

★原文刊載於2012.09.15 旺報


喪禮上的故事     十月五日之風雨大作   
▲甘耀明 火文學作品——《喪禮上的故事》   魏微 火文學作品——《十月五日之風雨大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quarius0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