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說,老愛回想過去的痛苦,是很糟的習慣?我發現自己最近卻愛上了這個壞習慣。

有時候,這種糟糕的習慣會讓你有意想不到的回饋啊!

就像今天翻開行事曆,無意間又跑到了七月──噢!是啊,我幾乎已經忘了自己這個月是怎麼過的。這簡直像個消失的月份,讓我望著它時,竟有種陌生感。才過不到一個月耶!

我翻著看,咦,怎麼出現的大多是跟版權公司相關的名稱,而且都是跟錢有關的……慢慢的,那一天一天的備忘錄告訴了我這個七月我都被什麼困擾著──就是「結版稅」啦!(泣!)

可是,這也不是我第一次結版稅,為何那麼讓我苦惱?而且還讓我幾乎大半個七月的下午都埋在數字裡出不來,每天帶著昏沉的腦子下班,還整天掛著臭臉?

呣,問題就出在這次要給錢的書多了,要面對各家版權公司的版稅單時也要施展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對,這麼講好像是他們的版稅單很不一致。其實,他們有的表格稍雜,但是都相當一致,即使要填什麼累計印量、可銷售數量、上期庫存量……等等再多的冊數數量,終究都直指一個東西,就是”上次已付了多少台幣,這次該給我們多少錢”。簡單明瞭。

可我所面對公司的電腦系統卻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因為它完全由”冊數”去思考。比如我們上回已付給人家是二千美金,電腦可是看不懂也不接受,它非要我轉換成台幣之後,然後換成冊數。它認的是冊數。

但這下子問題就來了,哪有整除的冊數啊?也就因為沒有整除,你進一位退一位都不對,這些狀況在結版稅時全會反應出來。由電腦的“冊數換成錢”的思考方式,所算出的金額,也絕不等同於當初所付的台幣。

所以我呢,就像一個翻譯員,同時面對兩個說著兩種語言的人,需要用第三種語言才能讓他們溝通。但是,這個翻譯員又不能讓他們兩個只懂得彼此“大意的表述”,也就是必須符合會計一塊錢都不能多也不能少的精準要求,在公司電腦的“冊數”語言限制下,找到既符合電腦計算結果,也不能讓版權公司多拿到錢的數字……唉,就是為了這些,我幾乎痛苦得抓破了頭。

不過,痛苦的事情其實來自於不令人痛苦的事實。比如那幾張令我頭痛慾裂的版稅單,事實上都是銷量有在動,動得超過了當初預付版稅的書,否則哪需要再費神計算那一分一毫的錢給人家?反倒是當初付多了,如今不用再付錢的書,在這個煩人的七月午後卻讓我比較省事。可它們也代表一個事實──書動的狀況不如預期的好。

所以你說我該為這種事苦惱嗎?有版稅需要精心計算我應該開心才對啊!再說,當初的痛苦在此時看來,就像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甚至還讓我感到意外的小開心,想自己怎麼忘得這麼快,什麼痛苦也早已不是痛苦了。

【文/爵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quarius0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