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EET SPOT--一夕爆紅網路效應
(Mr.6自序)

在進入這本書之前,有一件事一定要先問問各位,上次您聽到「網際網路」(internet)是什麼時候?
您或許聽過維基百科、MySpace、Digg、Flickr、Twitter、Meebo。
您或許聽過YouTube和其創辦人之一的陳士駿(Steve Chen)的驚奇致富之旅。
不然,您或許聽過「無名小站」和幾位交大畢業年輕學生的創業故事。
至少,您應該聽過Google,和它兩位年輕創辦人的風雲。再不然,也應該聽過「雅虎」,與楊致遠這個名字。
聽過這些故事,卻沒有任何驚嘆或感想?沒有想做什麼事?
這些故事和我們無關,網際網路不過只是中樂透的幸運兒,只是無法賺錢的跛腳公司,只是虛幻不實的夢想?
各位,我們犯了一個錯誤。

記得六年前,全民瘋網路,全部的錢都投資了進來,股票在還沒有獲利就直接上市,以「本夢比」的操作結果下,西元2000年,當全球人類慶賀著這無際想像的科技世代——21世紀的正式開始,也得到了第一個大教訓——股市全面崩盤!投資人的期待被打破得一乾二淨,專家們樂觀的「網路即將取代一切」的預測瞬間變成落滿地的眼鏡碎片,幾達沸點的「網路熱」,剎那間直線掉落、降至冰點。
但,時光到了今天,網路未死,而且復甦。今天,有人喊出了所謂的「Web 2.0」,二代網路的旗幟搖得震天價響,聲勢絕對不輸六年前的前輩。這幾年來,雖然仍沒有看到任何網站上市,但Google和Yahoo!等大型網路公司卻張開雙臂,將這些剛剛創立一、兩年的網站「併購」買下,其價錢從1,000萬美元(3億3千萬台幣)起跳,到10億美元(330億台幣)都有,超過這數字的甚至還大有人在。既有人高價買,肯定就有人想投資,於是,創投投資網路的總金額年年創新高,最近的網路可說真是非常、非常的熱鬧!
但,在矽谷之外的世界,以及一些網路相對沒這麼熱門的地區如台灣,大家看到此情形,難免還是覺得有點怪怪的,於是,紛紛以最嚴厲、最專業的問題來問問這些新創的網站:
「他們有明確的獲利模式嗎?」
「何時才能達到損益兩平?」
「營收長而持久嗎?」
「Google在當冤大頭吧?」
「YouTube大成功?別鬧了!」
我在矽谷念書、工作已久,回到台灣加入創投界,深深的感覺到此地人對網際網路的理解有著相當嚴重的扭曲,遂從2006年開始,以「Mr. 6」為筆名,經營了一個專業部落格,其他題目不寫,唯一寫的就是「網際網路」,天天一篇三千字的文章,報導網路、分析網路、推廣網路,很快就在網路界得到了矚目與知名度。一年下來,這個「Mr. 6」部落格Feedburner訂閱人數目前為繁體中文部落格中最高者,上課、演講邀約不斷,也讓我終於毅然決定丟下創投的職涯,再次回到網路界,率領台灣第一支「網站外銷」團隊,進攻上網總人口高達4億人的英語市場。
今天,依然不時有人跑來找我,提出他們對於上述「網站根本不能做」的問題,我就算回答得再有耐心,依然有一種很深、很深的無奈與無力感。我不時在想,到底該怎麼告訴大家,網路有多美好呢?

網站不是公司,而是任務

2007年6月9日,已成百億富翁的YouTube創辦人陳士駿回到台灣,媒體為他舉辦了一場公開演講。我也過去聽了,坐在第26排。
演講到最後,我們的觀眾問這位「台灣之光」陳士駿的,竟然大致脫不了下面這兩個問題的範圍:
「YouTube如何獲利?」
「YouTube如何處理使用者上載盜版影片?」
當然,觀眾會問這些問題也有他們的道理。因為,以公司的角度來看,YouTube如此另類:它才成立不到兩年,還沒賺錢,就已經渾身都是可能侵權的內容物,這樣的一間「公司」,竟還是可以以16.5億美元的高價賣出,所以,大家尖銳問題全部集中在它的「獲利」和「合法性」。
不料,當場,陳士駿馬上表達不悅之色:「這些問題,真的有點無聊了。」
台下的人對他的直率反應應該是嚇一跳。而我則老神在在,早就知道陳士駿一定會對這種問題感到不耐。這些對於網際網路的質疑,大家覺得問得頗有道理,但聽在矽谷的網站經營者耳中卻有些可笑。記得那段時間,我剛好正準備為這本書定稿,碰到這件事,也讓我更堅信這本書對於台灣的網路經營者、企業主管、各界菁英人士而言,都會是一本很有意義、很有價值的書,因為,它帶領我們重新認識了網路最美麗的本質——
「新世代網站,並不是公司!」
沒錯!網站不是「公司」,它是一個「團隊」;或許,它只是一個人。一個網站是可以由一、兩個人就做出來的。從前我和弟弟兩人組成的創業團隊,每天都在想新點子,平均只要三個月就推出一個新網站。目前檯面上這些網站,LiveJournal是由一個人寫出來,Zoomr也是由一個人寫出來,Bebo是由一對夫妻做出來的,Digg甚至是外包給海外開發出來的。網站做出來後,一開始並無商業交易,既不必開發票也不必設立公司行號,直接在網路上開始「營運」!
「網站團隊」和正規的「公司」究竟有何不同?一間公司就如同一個獨立的經濟個體,必須自己維生,並且為股東創造價值;這是人類共同合作來創造經濟價值的重要依歸,也受到各種法律的管轄以及幾百年的歷練。但一個「網站團隊」,卻可能只是一支不正規的游擊軍,專門遊走於各方,它的目標只是完成一、兩項「任務」,管它本身是不是可以永久。這支游擊軍被派出來,就是因為「那個任務」實在太誘人!

「甜蜜點」、「網路效應」:用錢都砸不出的可怕效果

那是一個什麼樣的「任務」?網站憑什麼可以被投資這麼多錢,然後什麼事都不做?
就是「人」。
說清楚一點,是「會員」。
網站,已經被證明,是一個可怕的「會員」製造機、「吸眾」大磁鐵、「粉絲」生產器!這些網站靠著新型社群的串聯力,在短短兩年內就可以達到1,000萬名會員以上的可怕水準。儘管它的獲利少得可憐,連一間連鎖洗衣店都比不上,但,它卻能做到Fortune 500公司砸下幾兆廣告預算都做不到的事!
究竟網路是怎麼做到這麼驚人的效應的?為何最近好幾個網站,都可以達到這樣駭人的成就?
答案,就是這本書的主題:「甜蜜點」與「網路效應」。
「甜蜜點」(Sweet Spot),是我在網路界率先提出的名詞,意指一個關鍵點,之前沒人知道,一旦被做出來了,可以讓那個網站在沒有任何宣傳行銷的情況下,會員數、流量、瀏覽頁術皆馬上扶搖直上。
而「網路效應」(Network Effect)這個字,現在已廣為美國網路分析師與主流媒體所使用。這個字的意思是在形容最近的網站起飛的方法:「人拉人、人傳人」。網站經營者只需要輕輕的啟動一個開端,或許先影響四周的十個人,然後十個人就會傳給一百人,一百人傳給一千人,不費吹灰之力的一波一波影響出去。
「甜蜜點」與「網路效應」這兩字的關係通常是:一個網站打中了「甜蜜點」,便啟動了一場順暢的一傳十、十傳百的「網路效應」。儘管並不是每個「甜蜜點」都規定一定得啟動某種一傳十、十傳百的網路效應,但在網路上,讓「甜蜜點」產生這種扶搖直上、直衝雲霄,幾乎奇蹟似的現象,也只有「網路效應」才有這麼厲害的能力!但如果沒有打中那個「甜蜜點」,想要產生多大的網路效應也是枉然!這也就是說,一個網站只要打中了這個小小的「甜蜜點」,就可以在不必任何宣傳的情況下,造成一連串、用錢都買不到的「網路效應」!
而「網路效應」和其他連鎖行銷方法不同。從前的廣告手法,或許是從宣傳品直接訴諸一個群眾,有的是以口沫傳播(word of mouth)或會員幫忙拉新會員(member gets member)的方式,但「網路效應」不經過這樣的方法,而是透過網站特殊的設計,藉由「人拉人」的動作,可以拉到更多人、門檻更低、教更多人看到,讓它以比其他方法更快的速度達到目標人數!也就是說,「網路效應」的「網路」這兩個字,既可以當作「網際網路」,也可當作「人脈網路」,更可以視為拿來形容某一種透過人與人進行快速串聯的動作,它的意思就是一個透過網際網路的方式來造成串聯效果,迅速拓展人脈網路,以極低的成本(台幣1,000萬內)、極短的時間(一年內),就有機會達到其他公司用多少錢都造不出的、龐大的客戶基礎(customer base)。

有誰真的研究他們為何會起飛?

許多人看到網際網路成長得很快、很多人在裡面創業成功等等,可是,我們依然沒有「研究」到,每一段「成功史」以及每一次「奇蹟」背後的「網路效應」,其真實的來龍去脈。
我們往往只說故事。我們都曾經讀過某一個網站的奇蹟史,讀到無名小站從交大創辦、以7億台幣賣掉、創辦人每人各得5,000萬的故事;我們也讀過陳士駿創辦YouTube,在短短一年內就以16.5億美元賣掉,自己成為身價百億台幣的超級大富翁;我們隱約記得Google和雅虎當年也都是由不到30歲的年輕小伙子創辦,現在都是在Nasdaq股票市場上收入媲美台積電的龐然公司。我們讀了好多好多的「How?」,知道他們的故事「如何」的發展,但,我們很少很少去問:「Why?」
為什麼?
為什麼這些網站成功了,而其他人卻失敗?
這次為了開設一間新的網站公司,我曾經和一位前來應徵的求職者有一段很有趣的對話。記得當天我只問他一個問題:
「為什麼YouTube會起飛?」
他愣了一下。
「唔,因為……影像是趨勢。」
我聽了,馬上回答:「趨勢外,還有什麼原因?」
「唔……因為時間到了。」
「因為『分享』非常吸引人。」
大約這樣來回四、五次,求職者以為他已經回答了問題,但這根本不成令人滿意的答案。就算是陳士駿上輩子燒的香,因為運氣好所以矇中的,但矇中也總有一個道理,這些會員才會如洪水般灌入YouTube,開始使用它吧?
而且,假如成功是同一套公式,為什麼大公司不去做,而是要等到這些小網站創立一年後用幾十億美元予以買下?
假如我們不去分析到底這些網站是如何起飛的,台灣怎麼有機會做出下一個網站?假如我們再這樣茍且下去,台灣怎麼可能有成功的自創品牌?

相信年輕人

伽利略認為地球繞太陽運行,當時大部分人視他是異教徒,甚至還害他差點葬送了生命。
現在,不認為地球繞太陽運行的人,可能會被當白癡。自古至今,人們永遠都活在過去他所熟悉的世界裡,永遠對於新的東西產生排斥,在這樣的氛圍下,只要你的視野夠,就可以輕易的開始一場革命,需要的不是什麼小聰明,而是一扇完全敞開的心門,以及一顆願意求知若渴的心!
我想,「網路效應」這檔事,應該不像當年「地球繞太陽運行」這件事一樣這麼難搞懂。只看讀者有沒有心去打開這一個眼界,好好再給網路一個機會。
寫這本書,要謝謝我父母長期的栽培與支持,我之所以如此不同,是因為我有很不一樣的父母,引導我從一個好學生,跳出好學生的思維框框;再從一個好員工,跳出好員工的思維框框;再從互聯網從業人員,跳出其他互聯網從業人員的思維框框。每天的Mr. 6文章,對我而言都是挑戰,我不斷挑戰自己,一定要想出另一個從未有人想到過的點子,也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挑戰,我與網際網路一起成長,看到了比別人更遠的未來,也透過這本書,將這個未來分享給您。
最後,也謝謝您再次回到網路,歡迎您加入這個下一世代的盛宴,當然還要恭喜您,找到了一個用錢,都買不到的,超強行銷工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quarius0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