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非常脆弱,總是一不小心,就濕了眼眶。

今天也是這樣。上去一個常逛的部落格「圈套」,這是一個連鎖書店的店員主持的,我不認識他,可是很喜歡他,喜歡他在那麼忙碌的工作縫隙裡,心還熱切的跳著,總是努力的寫下自己對書的感覺、對工作的省思。

早上在圈套看到一篇新的文章,一個出版老編輯誠實、誠懇的留了一段話(看到文章大家會知道他是誰,但他是誰並不重要,我寧願想像他是我們許多編輯共同的聲音),然後這位書店的從業人員也寫了一篇回應,標題就是「在上下游之間」。

看完眼睛就濕了。這個時代如此擾攘,我們困在許多商業的錯綜謬葛裡,多麼痛苦出版幾乎完全變成「business」(出版當然是business,但不能完全是),可這篇文章卻讓我看到其實還有很多人、不論是做書的或是賣書的、上游或是下游,我們都還沒有忘記自己,忘記自己進到這個行業的初衷。

以下是摘文,感謝版主Ring同意轉貼。

**********************************

在上游與下游之間。
來自上游的一則留言 2007/09/30

當編輯的心情,跟書店工作人員大概都有點像吧。我也是「偏心」的那種人,努力「編我喜歡的書/喜歡我編的書」。前陣子,卻因「誠品」跟「博客來」的「對砍」而常時惘惘,甚至感傷不已:只要出版社跟博客來談好某書的獨家預購,誠品便消極抵制該書,不支持任何行銷活動,也自動剔除在「誠品選書」名單之外,遑論書之好壞。誠品是這樣,博客來也一樣。那一本書優先跟誠品合作,這本書在博客來便幾乎蒸發,除了用「搜尋引擎」搜尋,大概就難見其身影了。同樣,書好不好,也不列入博客來的考量之中。

說巧不巧,七月以來,連著兩個月,費盡心力編製的兩本書,一本栽在博客來的抵制,一本栽在誠品的抵制之上,都成了「燒單灶」的書了。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蒭狗,如今卻是「書店不仁,以書冊為蒭狗。」這件事讓我格外難受,原因也不盡在於銷售業績。而是在於「公平」這件事上,人有人權,書應該也有書權吧,若說人不能因為其膚色種族階級而受到歧視,那麼書本豈能因為出版社的行銷選擇而受到排斥?尤其是像誠品這樣一家強調閱讀/書籍質感的書店,怎麼說得出「你若如何如何,就一定不會被列入誠品選書」這樣的話呢?

對於此事(尤其是對誠品)的耿耿難解,讓我常時惘惘,偶而也有些憤怒,最終則是感傷。這些年來,常寫文章或口頭跟大陸、香港、外國朋友誇耀的「台灣之光」,在稍稍碰到挫折後,竟然自信萎縮到如此閉瑣的地步,放大來看,似乎也正是我們這塊島嶼現時的縮影。微觀宏觀靜心以觀,於是忍不住一陣陣的悲哀了。

「有堅持才會有樣子,有主張才會有風格」,但總得是要堅持對的,主張好的。如今的誠品,依然有堅持,還是有主張,但似乎漸漸失去自信,找不到方向了。迷失的誠品如此,讓人想到就心痛。許多個白天或黑夜裡,潛水漫讀你的部落格,竟讓我的感傷稍得抒解。一名店員,而願意花費這麼多時間跟精神去想像、思考工作的可能,以及其本質意義。正是這家書店最重要的無形資產,也證明這家書店畢竟還沒被商業消費侵蝕蛀刻到不堪聞問的地步--誠品之道,或竟未頹--看到這樣的員工,誠品在我的心中,也總算還有一點光亮。真的很謝謝你,請繼續寫下去吧!

by fishhead


接著是下游的回應。

一。

星期六晚上,文學館內。傻呼嚕同盟正大談動畫大師押井守,聲光效果熱鬧滾滾並且唱作俱佳,走道連坐帶站大約六、七十人。我在附近現代文學書區晃著。董橋的《今朝風日好》把條碼印在書封裡面,只好去印新的貼條,貼在封了膜的書封底,免得結帳時候不方便。

貼著貼著,旁邊一對父子走近,爸爸開口問書。問到第三個問題是「小姐,請問你們散文放在哪裡?」因為我們向來習慣用作者排書架順序而非文體,這話我一時答不上,只能先解釋,然後我問:「是不是有特別要找的書呢?」原來做父親的希望孩子(剛考上大學)能培養一點閱讀習慣,覺得從散文開始比較好。遇到這種情況我比較不想單純只回答幾位作家或作品,值得讀的書那麼多是一回事,閱讀喜好人人不同,萬一說的不合對方口味,讀了之後反倒減低了閱讀的興趣未免可惜。這位先生問能不能給個電話(還很認真的說「我都這把年紀了,不會有什麼企圖」),如果有什麼問題可以打來問。

去拿了名片,給了一張說也可以寄信來問比較方便。先生說,不然也給我兒子一張吧。遞過去時這同學顯然有點拘謹或者不知所措的接下了,我心裡在猜他很可能回家後名片就隨意往哪兒塞吧(當然心底是希望也許哪天同學真的會為了想找點什麼讀一讀而來封信的)。

二。

據說(這「據說」二字加得不妥,但還是得留著)這兒是有編輯會來的。我暗自揣測不知誰先發現,然後以msn或e-mail隨意流傳。這是很心虛的事。很多時候我想的、寫的,不一定全有心力去做。嘴上說要堅持,站在書區一眼望去,有樣子的角落沒幾個。說幾句唬唬人還可以,真要深談,底下都是空的,得拿時間、拿書來填。

大抵出版人向來低調。其實心裡常常好奇各位看了我這些異想天開的文字到底都怎麼想呢。最近對於工作想得特別多,除了「書的本質」以外,腦袋裡老是出現一句「每個人都是抱著不同的心情與期許在職場上努力」。也許在書店工作,對於書本確實有相當程度的喜愛,但是這份「喜愛」能帶自己到哪裡?除了開開心心、除了與書為伍,還有呢?

扯遠了。這半年來情況尤其明顯,暢銷的書越來越暢銷。早上同事才看著《尋找漩渦貓的方法》對我說,「現在長銷、知名作家的書,竟然都不能第一週就上暢銷榜;能夠首週衝上榜的全都是那些...」(以下省略)。我對於這現象開始真的感到危險,大概也只有三個月左右。在更之前,我只單純把這當作一種流行趨勢(閱讀是娛樂產業!)。可是當我意識到這一切有多麼不健全的時候,事情好像早已一發不可收拾了。

正巧這最近成為會議的話題之一,所謂「中間書目」。所謂「個人趣味」。所謂「優質」。所謂「嚴選」。在實體書店,要讓讀者聚焦於「在踏進書店前沒有得到任何訊息」的書,難度越來越高。「用自己的選書呈現自己的姿態」,其實是我最早學到的事情,但是我竟然幾乎要忘了-或者說,雖然一直都記得,卻以為自己可能做不到。要把失去的習慣抓回來需要很大的力氣,所以只好一而再再而三的說,像是一種宣告或誓言。

我從學生時期就一直都擅長在體制內作怪(大概稱不上反叛吧),所以選擇了這間總是讓人酸溜溜地說「好有氣質」、抱怨「逛到頭暈大得離譜」、或者不屑一顧地嫌棄「充滿商業氣息」...任何彼此矛盾卻又互相成立的字眼所形容的書店,賣書。而最有趣的地方在於,這門生意中,「書」這個名詞的重要性,永遠大過於「賣」這個行為。

貼上這篇留言似乎太過招搖,但前思後想怎麼樣都得好好回上一篇,該道謝的是我。


本文轉貼自「圈套」:http://blog.roodo.com/imdance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quarius0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