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年八月,我前往了比利時瑟內夫(Seneffe)歐洲文學譯者學院(CTLS),與讓-菲利浦.圖森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翻譯《瑪麗的真相》的譯者一起工作。瑟內夫位於布魯塞爾南方四十公里,是個人口破萬的恬靜小鎮,鎮上最著名的應屬那棟建於十八世紀的瑟內夫城堡,原屬城堡的馬廄則重新修整,充當歐洲文學譯者學院的研習場地。
如果腦海中盤據的是《浴室》、《先生》中那個擅於描繪靜謐狀態的圖森,肯定會對他表情達意時四肢不斷搖晃,身體也不時擺動大吃一驚。如果心中刻印的是圖森略帶憂鬱的面容,恐怕也會對他不時露出淘氣的笑容措手不及。
其實我所遇見的圖森包含了許多對立的元素:沉靜和好動,憂鬱和調皮,時而自信,時而靦腆。我忍不住詢問見過他年輕模樣的丹麥譯者Bjørn與匈牙利譯者Zsolt,他們都說現在的他一改往日的形象,以前的他沉默寡言,比較嚴肅,經常由妻子瑪德蓮出面張羅大小事務,似乎頗能呼應《浴室》裡的人物。
於是為期整整五天,每天大約三小時,我們齊聚在二樓的圖書室,一起地毯式地重新審視《瑪麗的真相》的內容。這通常是由譯者提出各種疑惑,譬如書中大量出現的「夜晚」大約是幾點(因為譯者來自世界各地,夜幕降臨的時刻不太一樣)?歷史上確實有讓.德.賈內這號人物嗎?波赫士真的寫下《變形島》?德國譯者甚至發現瑪麗前一刻光著腳走動,後一刻怎麼脫掉襪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