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日期文章:201112 (24)
- Dec 30 Fri 2011 11:59
大教堂(Cathedral)
- Dec 29 Thu 2011 10:22
孩子不敢說的40個成長困惑
- Dec 28 Wed 2011 10:25
真正厲害的小說
◆卡佛筆下的男主角,大約就是這副樣子
文╱布勒妞
有些小說很奇怪,它好像沒有告訴你什麼,卻讓你從此難以放下;它在你心裡開一個窟窿,你帶著它走四方,走到哪風就吹到哪。
瑞蒙‧卡佛這個名字是一個酒鬼朋友告訴我的。第一次聽到的時候我把他跟Raymond Chandler搞錯(不過他們兩位恰好都是村上春樹鍾愛的作家),也遲遲沒有去找來看。據朋友的外籍會話老師說,讀瑞蒙‧卡佛的小說就像讀海明威一樣,可以讓人真正體會什麼是英文的美好,但我書櫃裡大部分的原文書都沒有讀完,包括海明威;況且我的另一位老師也說珍‧奧斯汀的文筆讓人了解什麼是英文的美好,可見英文有各式各樣的美好,所以我就把它當耳邊風,輕易忘掉了。
- Dec 27 Tue 2011 10:45
「男人必讀之書」的首選:瑞蒙.卡佛的作品!
美國最偉大的短篇小說家——瑞蒙.卡佛(Raymond Carver,1938-1988)創作生涯巔峰之作!
繼《能不能請你安靜點?》在台灣創下20,000本佳績,並獲「2011博客來翻譯文學年度之最」後,最受期待的卡佛集結作品!
★ 《君子雜誌》評譽:卡佛作品為「男人必讀之書」首選!
★ 12篇經典,首次譯介問世!
★ 郭強生/專文推薦
- Dec 26 Mon 2011 10:04
在薄冰上跳舞---博客來年度觀察報告
- Dec 23 Fri 2011 10:44
當你途經我的盛放——一個行者的心靈旅程
- Dec 22 Thu 2011 11:38
狂賀~~瑞蒙‧卡佛《能不能請你安靜點?》榮獲2011博客來年度之最!
我們抱到了這尊「佛」!
文/簡伊玲(寶瓶文化外文主編)
其實,在國外同意讓我們出版瑞蒙.卡佛的那一刻,我突然覺得自己像是闖了大禍,惶恐極了!
我也知道,我應該開心尖叫,應該到處走告「我們簽到了卡佛」,因為這一刻讓我等了快一年!從一開始問版權,然後做出簽下四本的計劃,不停切磋出版順序,提出企劃案,說服,等回音,不時心裡會叨念「怎麼偉大的作家都有個難搞的遺孀」,也不時會想放棄,但還是要自己耐住性子,沒關係,再溝通,再等候……就這樣,來來回回過了快一年,再煩再累,期待的不就是這一刻?
但這一刻,我真的開心不起來,感到無比沉重,只能不停地問自己:接下來呢?怎麼推第一本?怎麼包裝?沒錯,就是在這一刻,我才驚覺接下來的,才是真正的難!
瑞蒙.卡佛這個名字,對於四、五、六年級的文學愛好者或許熟悉,或許讀過十幾年前出版的中譯本,也看過由他小說改編的電影,但也還是很多人不知道他,沒讀過他的作品;那對於更年輕的讀者,就更不用說了,幾乎是個全新的名字,了不起就當他是個作古的二十世紀作家,與當今這個世代完全絕緣。
- Dec 21 Wed 2011 09:00
在多多的筆下嘆息
(文/牛小兔)
會出版這本札西拉姆•多多的《當你途經我的盛放》,其實是從一個美麗的錯誤開始。
年初時,看馮小剛《非誠勿擾2》的影碟,結局之前,男主角的生前告別式上,獨白了一首美麗的詩:
你見 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 不悲不喜
你念 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 不來不去
你愛 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 不增不減
- Dec 20 Tue 2011 10:33
寫分手經驗拿新書《難分離》~~
- Dec 19 Mon 2011 16:09
「熱情」是成為好醫師的秘訣
賀!黃瑞仁醫師新書《醫者——披上白袍之前的14堂課》上市一個月就突破一萬本囉~~
◆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黃瑞仁(右)舉行《醫者─披上白袍之前的14堂課》新書發表會,台大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左)到場致意,推崇該書視病如親的醫學倫理。記者潘俊宏/攝影(聯合報)
文/柯文哲(臺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
黃瑞仁學長將他多年行醫的心得,寫成這本書「醫者---披上白袍前的14堂課」,希望給有志學醫的年輕人做為一個指引,引導他們日後成為一個好醫師。我有幸先睹為快,閱畢深深覺得即使像我已經披上白袍二十幾年了,讀後都還覺得受用無窮。本書字裡行間的人生智慧,我想不僅有志學醫的人應讀,其他各行各業的新鮮人一樣適用,因為待人處世的道理不因職業而有不同。
生物體最大的特色就是變異(variation)和不確定性(uncertainty),產生的疾病當然更加的變異和不確定。所以現代醫學雖以科學為主,但是「藝術」的成份也不少。如何在生硬的科學上,替醫學加入更多的人性,應當是黃瑞仁學長念茲在茲,出版這本書的目的。台灣的臨床醫學,其實在世界上是名列前茅的,健保的滿意度居高不下,就是明証。但是近幾年來,醫病關係緊張,醫界屢傳負面消息,弄到最近甚至「四大皆空」,「五加皮當道」,內、外、婦、兒,因為風險高、工作辛苦而乏人問津,反而五官科和皮膚科是目前住院醫師最熱門的選項,完全顛覆了過去的價值觀。年輕醫師面對這些現象,不免心中迷惑。
- Dec 16 Fri 2011 10:01
愛情,你往哪裡去?
文/lucido(河彎雜誌編輯)
為了愛情,你可以做出多大的犧牲?尚路易.傅尼葉總是用幽默的口吻聊著他筆下的這些故事,不論故事的本質有多麼哀傷,跟著他的文字繼續往下走,我們的嘴角總會揚起那股淡淡的微笑。《我那愛情》承襲著尚路易.傅尼葉一貫的風格,講述著他年少輕狂,為愛付出未來的經歷。懷抱著導演夢,他卻放棄了成為導演的機會,為了追求真愛,他來到了女孩鄉下的老家,隨著她父親在農場裡工作,期待有朝一日能抱得美人歸。
幾十篇短文交織出尚路易.傅尼葉在農場裡那段徬徨恐懼的心情。即使有溫柔的小母牛陪伴,但是鄉間沒有娛樂、沒有夢想,和同年齡的朋友相比,他們是衣衫筆挺,而尚路易.傅尼葉卻充滿著肥料和牛隻的氣味。在懷著一無所得的恐懼之下,最終他終於如願娶到嬌妻。但是,你以為故事結束了嗎?如果你馬上就將書本闔上,只能說可惜了這本好書。尚路易.傅尼葉陳述故事的筆調雖然風趣,但是撕開書頁的背後,我們赫然發現,《我那愛情》講述的竟然就是「我們」的故事。
在愛情中,很少人能成功保有理智。在擁有愛情的當下,你會願意放棄所有來得到和維持這份愛。不論是心甘情願還是委曲求全,當我們為了對方而改變,可曾想過,你已經失去了「自己」,也不再是當初對方愛上的那個「你」了。《我那愛情》是一本值得在人生各個階段重新翻閱的故事,十年、二十年後,不管我們找到「愛情」了沒,它都會引出我們全然不同的體會。
- Dec 15 Thu 2011 10:00
快來參加活動,拿盧蘇偉老師《總是拿到缺一角的奶油蛋糕》新書
★聯合報家庭副刊徵文/人生的重建故事
請寫下你在過去的日子裡,遭遇到最困難的事件,以及如何破蛹而出,重建美麗的遠景。文長500字內,12月18日截稿,凡經錄用稿件,除稿酬外,並獲贈盧蘇偉新書《總是拿到缺一角的奶油蛋糕》。
投稿信箱:聯合報家庭與婦女 family@udngroup.com
★UDN網路城邦「盧蘇偉人生重建課名言」票選‧贈書
面對人生,你是不是總像拿到一塊又一塊缺角的奶油蛋糕?
每個人的人生,都少不了跌撞與苦痛,其實苦痛或傷悲,是生命非常重要的一環,它讓我們成長蛻變,少了它,幸福都會失色。祝福曾經傷害你的人,療癒你遮掩許久的傷口,生命將回饋你璀璨與豐碩。知名暢銷激勵作家盧蘇偉老師,25歲才讀大學,50歲才讀博士班,他提出「人生重建課」,幫你找回你的精采人生。盧老師以活躍熱情又積極的生命,告訴我們「人生重建課」的名言,快到活動網頁選出最有感覺的名言,就有機會獲贈盧蘇偉老師的新書《總是拿到缺一角的奶油蛋糕》。
- Dec 14 Wed 2011 10:00
我們那愛情啊
文/山口白菜
住在法國的好友Lumina說,在法文課課堂上聽到一個很有趣的概念,是關於語法上的 「如果我沒有如何如何,就不會如何如何……」,法文是:「si je n'avais pas.... je n'aurais pas....」,是條件式的練習句。
法文聽力練習的內容,說了兩則很簡單的小故事。
- Dec 12 Mon 2011 17:36
2011.11 寶瓶暢銷榜
- Dec 12 Mon 2011 11:11
愛分離
文/李維菁(知名作家)
你總是知道自己什麼時候開始不被愛的。
他剛開始發現他不被愛,是他的妻子在觀看戲劇的時候抽回她被他握著把玩
的手。接著,他的妻子在家中也閃躲著他。當然他們還是上床。逐漸地,一點一點地,所有的線索證據都明確具體了,他不被愛了,他的妻子愛上了別的男人。
這八萬字的小說寫的是四個半月,他從發現自己不被愛,直到他們分開的時程。那份被嚴重剝奪感受、來回曲折以及嘗試讓自己被愛的反覆徒勞。
這是法國作家丹‧法蘭克(Dan Franck)一九九一年獲得法國「賀納多文學大獎」的小說《難分離》,細細訴訴鉅細靡遺地描寫自己不被愛的細節與痛苦。錯愕,試圖挽回,暴怒,嫉妒,自棄,妥協,委曲求全,示好,爭奪主權,哀悽求愛,瀟灑放縱,無能暴烈,每一個稍微柔軟的微笑你都覺得還有機會,每一個冷淡的眼神你都像被擊中要害的憤怒難堪,今天覺得可以放手了,明天又苦苦哀求。
愛過與不被愛的人讀來都知道結果必然只有一個,不被愛就是不被愛了,不愛你就是不愛你了。
- Dec 09 Fri 2011 11:10
虛構還是現實——評賀景濱《去年在阿魯巴》
文/蔡振念(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中文小說這一名詞,英文為 fiction,從語源學來看,fiction 的本義就是虛構,這也說明了小說的本質。小說如果只是現實的反映或描寫,就淪為歷史或報導而非文學,小說之所以為小說,正因為它是虛構而和現實是有距離的,它要寫的是人生的可能和人心的想像。賀景濱《去年在阿魯巴》可以說真正掌握了小說的本質,充分發揮了虛構的可能性和想像的天馬行空。
賀景濱寫小說二十年,這不過是他的第二本小說,並不是他惜墨,應是如他在接受劉梓潔訪問時所言:「一個作家一輩子真的好的作品,通常也就是那麼一兩本。好東西,一本就夠了。」這是作家的真誠之處,不為發表而發表,如果不能超越自己,寧可不寫。
《去年在阿魯巴》是一本難以定位的小說,我們當然可以把它歸入科幻作品,但其中現實的穿插出入,作者之企圖絕不僅在寫一本未來世紀的科幻之作而已。賀景濱在書中調動了他知識的資料庫,如百科全書一般的大談渾沌理論、測不準原理、蝴蝶效應、黑洞理論、時間簡史、量子力學、訊息數學理論、以至於法國電影《日出時讓悲傷終結》的原聲帶《世界的每一個早晨》,宛如不是出身中文系,而是一個理工科出走的小說寫手,在通識教育尚未普遍的七十年代,賀景濱的雜學應是出於自學。他調動大學中各個科系學識的能力,不亞於同輩的朱天文和朱天心姐妹,小說界大概都記得朱天文在《荒人手記》中博徵旁引傅柯、李維史陀、小津安二郎、羅蘭巴特,朱天心在〈匈牙利之水〉對香水知識的大掉書袋,在〈古都〉中對台北與京都雙城歷史的追搜,在《漫游者》中對世界各大都市、各種建築娓娓詳道。賀景濱和朱氏姐妹甚楊照、張大春一樣,他們都是知識的雜食者。
- Dec 08 Thu 2011 17:24
2011.12佈告——12/09林書煒vs資優生媽媽張美蘭談「資優」
當兒子在美國被鑑定為資優(Gifted student),她卻讓孩子走出比資優更寬廣的成長路。一位真誠內省,擁有深刻、經典教養見解的母親,一本10年後,仍值得父母捧讀的教養書。張美蘭經歷台、美兩地教育,曾是職業婦女,也曾是專職母親,更是孩子被鑑定為資優的母親,她的教養見解多元且深刻,更符合生命本質。
節目名稱:人間衛視 樂活在人間
書名:《比資優更寬廣的成長路──10年後,父母還想讀的教養書》
時間:12/9(五)18:00~19:00首播
主持人:林書煒 小姐
受訪者:作者 張美蘭
- Dec 08 Thu 2011 10:29
總是拿到缺一角的奶油蛋糕──人生的重建課
不可思議,當你藉由「人生的重建課」改變你自己後,你會發現,生命中讓你失望、傷心、憤怒的人竟然也開始轉變。「人生的重建課」,拿回你人生的發球權!
面對人生,你是不是總像拿到一塊又一塊缺角的奶油蛋糕?
□從小,你看著爭吵的父母,你對自己說,等你長大,絕不重蹈覆轍,但當你和另一半吵架,你卻驚覺自己是當年母親(父親)的翻版!
□你想給孩子最好的保護和照顧,卻把孩子愛得滿身是傷和痛?
□你擺脫不了過往,常常被不愉快的回憶牢牢困住?
□另一半常常抱怨你,但你明明已經為她(他)付出那麼多?
- Dec 07 Wed 2011 09:00
「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
(文/小娘)
▲ 講到「上輩子的情人」,爸爸心中總有這麼一幅圖畫
「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這句跟我本來沒關係的話,只因老公即將成為有女兒的爸爸,突然就跟我有了切身關係,就像開始領薪水以後國稅局跟我的關係一樣。
有部電影「藍色粉末」,描寫一個做奸犯科的爸爸在女兒剛出生時就入獄,過了二十幾年抱著當年幹的那票賺的錢出獄時,已經得了絕症,時日不多,唯一的親人是從未謀面的女兒。
- Dec 06 Tue 2011 10:32
被處決的理想讀者
文╱何致和【作家】
這是一部以輕鬆的小說形式,討論嚴肅人生哲學問題的作品。
從書名開始,賀景濱便大玩起拆解既定名詞重新賦予意義的雙關語遊戲。ROM不是唯讀記憶體,而是女主角的名字「記得我」(Remember Only Me);DNA不是遺傳分子,而是蕾絲吧裡的小娘子酒保「少囉嗦」(Do Not Ask);SOS不是求救信號或藝人團體,而是口交娃「吸吸殺必死」(Suck off Service)的字母簡寫。諸如此類的玩笑與幽默不勝枚舉,讓本書讀者(特別是男性)增添不少閱讀上的興味。
科幻式的未來虛擬場景設計、痞性十足的網路語言,以及伍迪‧艾倫《性愛寶典》式的體內器官自成主體的相互對話,賀景濱把小說的形式部分寫得極其蓬鬆綿軟。 另一方面,他又在大量的對白與人物內心思維中,正經八百討論起硬梆梆的知識與理論,範圍遍及社會學、物理學、生物學、數學、量子力學、哲學、天文學、心理 學與資訊科技(篇幅有限,不及備載),幾乎把小說寫成一本綜合科普與人文的對話錄。
正如主角在書中所言「硬問題一定要用軟方法解決」,賀景濱企圖用最簡短的幾句話,定義那些天生具有抗拒被定義特性的深奧理論。於是,意義的拆解與重組、質問與命名,經常在極短的篇幅之內發生,如跑馬燈般不停輪轉,令人應接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