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去救猩猩!」這是童年時一場驚天動地的拯救行動。
★《印刻文學生活誌》四月號專題封面人物。
★蔡逸君(《印刻文學誌》副總編輯)專文推薦。
◆「這段逃亡兼遊戲的旅程,應該會成為經典場面,是近年來我看過的小說裡,最引人入勝的調度。……展現當代台灣小說所難得的純粹性,很難讓人忘記。」──摘自蔡逸君(《印刻文學》副總編輯)
◆「何致和在處理《花街樹屋》時,不是重拳出擊,反倒像棉裡藏針那樣鬆軟,在讀者放下防備時,又不經意給人一點點見血。」──甘耀明(小說家)
「我們要去救猩猩!」這是童年時一場驚天動地的拯救行動。
★《印刻文學生活誌》四月號專題封面人物。
★蔡逸君(《印刻文學誌》副總編輯)專文推薦。
◆「這段逃亡兼遊戲的旅程,應該會成為經典場面,是近年來我看過的小說裡,最引人入勝的調度。……展現當代台灣小說所難得的純粹性,很難讓人忘記。」──摘自蔡逸君(《印刻文學》副總編輯)
◆「何致和在處理《花街樹屋》時,不是重拳出擊,反倒像棉裡藏針那樣鬆軟,在讀者放下防備時,又不經意給人一點點見血。」──甘耀明(小說家)
文/何致和
要是翊亞那時岔開音樂這條路,十五年後的他可能就不會把一條繩子結成二分音符,然後搭上它離開這個地球。他或許會過得相當平凡,沒有人知道他是誰,電視上不會出現他的臉,街上燈柱廣告旗上也不會出現他的名字。
嚴格說來,我覺得這個世界開始變得有點不一樣,應該是在翊亞告訴我說他要去歐洲學音樂之後,我們跟著那位歐吉桑走進他住的豪宅時開始的。 那時我還沒從翊亞帶給我的驚訝中平復,就緊接著被那位歐吉桑帶入另一個驚訝之中。首先,是電梯。這種七層樓的華廈裡面有電梯,算不上是科學新知,可是卻讓 踏入電梯的我,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這當然也是經過比較之後產生的結果。在那之前,我好像還沒認識哪個朋友住在有電梯的房子裡。我租的公寓位於五樓,只能靠雙腳一級級階梯往上爬,我卻沒有感覺到任何不妥。這位歐吉桑住的是三樓,不需要抬腳跨上半級階梯,只需一根手指頭按下鍵鈕,就能讓他進行空間轉換到自己的家門口。
「進來吧。」歐吉桑打開大門。「鞋子就不用脫了。」他說。
我和翊亞踩在大理石地板上,走進這位歐吉桑的住宅。其實我有點想把鞋子脫掉,體驗一下赤腳接觸這種光滑如鏡的大理石地板,會有怎樣的清涼感覺。但這位歐吉桑可能因為家裡正處於搬家中 的狀態,好心豁免掉了我初體驗的權利。不過這間屋子裡還有別的驚奇。我和翊亞才剛跟著歐吉桑踏過玄關的幾塊大理石地板,兩人便同時轉頭看了彼此一眼。這間 屋子的客廳空間相當寬敞,超過一般公寓華廈應有的客廳面積,我猜屋主當初可能至少打掉一個房間,才能有如此空間。客廳有一半是空著的,應該是被我搬走的那 幾張沙發原本所在的位置,至於另外一半則矗立著一架三角鋼琴,顏色是白的,看起來有點像奶油或珍珠的顏色,琴身還鑲有黃金色的藤蔓與葉片紋飾。客廳的四面 牆上,掛了許多裱褙過的字畫,一張鑲在玻璃畫框裡的八駿圖,還有兩大張用極厚重暗金色的銅框鑲起的西洋油畫。我對油畫沒研究,那張八駿圖也畫得凡俗無比, 連帶讓我對那些字畫也提不起興趣,反倒是那架白鋼琴讓我忍不住多看了幾眼。奇怪的是,翊亞好像只瞄了鋼琴一眼,就走到牆壁去研究那些掛軸上的書法了。
「嘿嘿,你們兩個。」歐吉桑笑了幾聲說:「那些字畫都是寶貝呀,你們可不能拿,我已經請人家來收了。鋼琴也一樣,那可是架名琴,而且你們也抬不走。去看看別的吧。」
「我家那架鋼琴比這架貴多了。」翊亞偷偷對我說。
文/何致和
我當然知道翊亞總有一天會穿著和魔術師一樣的燕尾服,站在金碧輝煌的音樂廳接受爆滿觀眾的掌聲,用他那可以自由變化成蜘蛛和白鷺鷥的雙手贏來財富、名聲、女人和權勢。我們等待的時間是如此長久,安於這種等待的信念是如此自然。
我記得這個世界開始變得有點不一樣,好像是在翊亞說他要去歐洲學音樂的那天開始的。
那是十四還是十五年前的事?隨著記憶不斷往前推進,時間距離變得有點難以計算。我需要重新豎起左手已扳下的手指頭,才有辦法把超過十年之前的那幾個年頭累加上去。
那年我們差不多二十二歲,該是從大學畢業準備去當兵的一年,可是我們沒有人在那年入伍。阿煌選擇延畢,我選擇繼續唸研究所,不用服兵役的翊亞則選擇了出國留學。世界之所以變得有點不一樣,或許是太多的選擇造成的。
我說的改變只是一種感覺,那時候我們的世界其實還沒有真的發生什麼大改變。夜市還是原來的夜市。鐵道還是原來的鐵道。堤防外的河流還是原 來的河流。牌樓街北邊那幾條著名的小巷弄的門戶還是盈滿著紅光。那對賣芭樂的姐妹花還是日復一日坐在家門前矮凳洗著芭樂,一樣每天喊著一二三推動裝滿芭樂 的兩輪車衝上平交道前的小斜坡。我的爸爸還是一樣天天喝酒,不過這並沒什麼關係。因為他不必像阿煌的爸爸那樣站上舞台去競選議員,也不會像巷裡那個酒鬼全 身髒兮兮躺在地上哭喊阿母,儘管我的祖母那時已經過世六年。我的媽媽還是一樣天天叼唸要搬離這個地方,卻也還是一樣得天天住在這裡。不像我一上大學就在學 校外面與人合租房子,不必再和爸爸一人一邊占據媽媽的餐桌。
●
哇~~是獅子老師新書《在琴鍵上學自信》封面上,那個可愛的小男孩謙謙耶!
謝謝謙謙媽提供給這段謙謙認真又精彩的演奏!
文/謙謙媽媽
在謙謙還沒成為獅子老師的學生前,我已經是老師的忠實讀者,讀她的部落格,也讀她的教養書。
老師的第一本書《琴鍵上的教養課》,光是書名便深得我心!說得多好,四歲的孩子學琴,如果學的只是音樂,那豈不可惜?學琴的過程,從聆聽、尊重、專注、持續,乃至於信心的建立,堂堂都是珍貴的教養課。
老師的書裡,篇篇寫的都是學生的故事,讀起來生動又溫馨。我不訝異於她有這麼多學生,而是訝異於她的學生怎麼個個特別,何以每個學生都能成就一篇故事,成為她的寫作素材?
文/陳之華(親子教育作家)
認識獅子老師,好多年了。初識獅子老師時,我還旅居在北歐,感謝網路的連結與部落格的風行,讓在北國的我,有機會透過它們一再地與世界接軌,更成就了我與獅子老師雖在天涯海角,也能溫暖互動的友情。
我一向就被她的文字吸引,也對她述說故事的方式著迷。她從生活、教學、成長點點滴滴所寫下的無數好文章,她的文采自然、流暢,字裡行間導引出一篇又一篇吸引人的故事,讓人迫不及待地一直想往下讀。
獅子老師再度出新書了,好高興能在出版前,搶先閱讀新書稿。我讀著讀著,又再次被她敘事的手法、散文趣味盎然的寫作風格所吸引。我因為實在太過度投入閱讀,還竟然好幾度手癢,忍不住走向客廳的鋼琴,打開琴蓋,拿出琴譜,拾起多年以來,總因一再舉家搬遷而無暇觸碰的琴鍵。
我彈了好久好久以前學過的樂曲,生疏的指法,不熟練地彈著,但心底卻是好生享受,只因腦海裡不斷浮現出獅子老師這本新書裡的字字句句。我回想著她的求學經歷、學琴過程,想著她和孩子學生間的情感互動,想著她書中好幾位成人、阿嬤學生在拾起鋼琴當興趣嗜好的那一種喜悅與成就感……。
距離我學琴的日子雖然很遙遠了,但卻能全心感受到書裡的許多悸動、啟發、用心與情感。捧著書稿閱讀之際,我好像親臨了獅子老師的教育現場,還跟著她和每位學生一起成長。我甚至還頻頻拿出紙筆,記錄下來自己不甚熟悉的樂章,也寫下自己日後希望有機會再學習的曲子。
閱讀,帶我進入了作者筆下的世界,帶給我無限的遐想。書裡的世界,有時我很熟悉,有時我極為陌生,有時是我曾經接觸過,但卻因現實生活而無法繼續向前行的。
文/楊索(作家)
這是一部令人不忍卒讀,又不捨釋手的小說。
對台灣的讀者而言,法國作家羅曼.加里(Romain Gary)是陌生且遲到的名字,他從一九四五年出版處女作《歐洲教育》即廣受矚目,一九五六年並以《天根》(Les Racines du ciel)榮獲龔固爾獎,我們卻到今日才認識他。
羅曼‧加里以化名埃密爾.艾加寫下這本《雨傘默默》(La vie devant soi,原意:如此人生),並再度奪得龔固爾獎,創作背景即是一則傳奇。
這部小說的焦點是一個十歲的阿拉伯男孩默默與猶太婦人羅莎的故事,藉由默默的雙眼,為讀者揭開巴黎不遠處,一個叫美麗城,由阿拉伯人、黑人、猶太人等一群浮世畸零人組成的生活世界。
身軀龐大,重達九十五公斤的羅莎是二戰,猶太集中營的倖存者,她是已歇業的妓女,依靠領取照顧七個小孩的補助金生活,而這群小孩的國籍不同,媽媽卻全是妓女。羅莎和默默相依為命,因為她喜愛默默,不願他有朝一日被帶走,還將他的年齡少報四歲。
在默默眼中,羅莎是一個善良、正派的女人,即使哪個小孩的補助金停發,她也不會把小孩趕到街頭。屋中七個小孩吵鬧,她是自己吃安眠藥去逃避,而不像別的老婦人,餵小孩吃安眠藥。
蘇絢慧,以知名諮商心理師和悲傷療癒專家的角度,教導我們面對這難以承受、掙扎痛苦的關係風暴。
關於愛,我們都曾受傷,但只要真正承認脆弱,先饒了自己,用愛、成全與同理,轉化任何一段不理想的關係,在關係中療癒傷痛,學習成長,於是,我們都能在愛裡和好。6/15(六)歡迎準時收聽蘇絢慧VS.鄧惠文醫師談《其實我們都受傷了》~~
NEWS 98電台
節目名稱:發現心關係
時間:6/15(六)13:00 (LIVE)
節目名稱:中廣流行網 范可欽的異想世界
時間:6/14(五)17:00 (LIVE)
書名:《跟著梁旅珠教出好孩子》
主持人:范可欽
受訪者:作者 梁旅珠
從2歲到20歲,全台灣父母對教養的焦慮與苦惱,化成一篇篇心急的提問。這些提問,梁旅珠在深刻思索後,延伸書寫成這本兼具理念與方法,讓全台灣父母都在等的教養書,快來聽范可欽跟梁旅珠談《跟著梁旅珠教出好孩子》!
文/獅子老師
在寫這本書時,我重新再把第一、二、三本書拿出來看了一次。我很少翻看它們,因為書中的學生和我的點點滴滴已經是我的一部分,只要聽到他們曾經彈得特別好的曲子,或讀到我們一起讀過的書,以及我們談論過的什麼,我就會想起他們,一個也不會忘,也忘不了。但,真再翻閱一次,不禁想起電影《媽媽咪呀》裡面的一首歌,《Slipping through My Fingers》(時間從指縫中流逝),真的是如此。
如密妮,現在大學已經快要畢業了,上次我們通信,她說她會繼續讀研究所。我們聊了哈利波特的電影,她當然不滿意地指出一些電影裡不符合原著的地方;對我還是大不敬地稱呼為「老人」,我對她的稱呼還是不變:「Mini Me」(小一號的我)這是她自己取的,因為她琴彈得好,覺得就像是小一號的我。
◆《琴鍵上的教養課》裡的《我的黑馬王子》已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了,且代表畢業生致辭。
而《黑馬王子》也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了,畢業時還代表畢業生致辭。我寄了一本《琴鍵上的教養課》給他,把裡面《黑馬王子》貼上立可貼,說這是寫給他的故事。他收到後,開心地馬上照了照片寄過來。他大學畢業時還開了鋼琴演奏會,現在就讀醫學院,也幫音樂系的學生鋼琴伴奏,寫信給我,還是稱呼我「鋼琴媽咪」。
他們都長大了。而在讀到我這次的書稿,很驚訝地發現我筆下的主人翁,也不過是六、七個月前我寫的故事,他們也已經比當時大了不少,如《愛麗的異想世界》的愛麗,上了國小一年級,還當了班長,現在不只中文非常溜,也很會說台語了;《茉莉的眼淚》裡的茉莉已經要上高中了,昨天才知道她已經甄試保送上了她喜歡的高中。時間一直過,這時光的河流每天看,似乎流動地很緩慢,但幾個月或幾年再回頭看,很驚訝地發現當時的點點滴滴都留下了痕跡,那共同享有的鋼琴聲與笑聲好像都不再了,但也好像都成了永恆。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前些日子終於聯絡上我國中的化學老師林老師,我一直記得她。她是位很有耐心的老師,從來不曾大聲責罵或體罰我們。在那個升學壓力極大的年代,她對化學成績不好的我從來沒有顯露出任何輕視的神情,我對自己的功課已經很自卑了,但林老師總是對大家很好。一次老師叫我到她的辦公室,我想是因為成績真的太糟,導師要她與我談談。
《跟著梁旅珠教出好孩子》新書簽講會
主講人:梁旅珠
時間:2013年6月9日(日)下午3點
地點:明曜百貨親子館(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200號10樓)
洽詢電話:(02)27494988
※免費入場,座位有限
人生的冬天總會結束。
當春天來臨時,別擔心,我們只要爬出洞口就行了!
繼《遇見野兔的那一年》、《當我們一起跳海》風靡全球40國,芬蘭國寶級作家又一幽默力作問世!
林德俊(詩人)、凃翠珊(《北歐四季透明筆記》作者)、棉花糖(獨立樂團)、張雍(旅歐攝影師)、張維中(作家)爆笑推薦!
他把所有都奉獻給上帝,卻在遇到小熊之後,生命滑出了原有的軌道,一切徹底改變了!
牧師五十歲生日的這天,收到了一份奇特無比的禮物:一隻活生生的小熊!這到底是上帝派來的特使,還是撒旦下放人間的惡徒?
自從有了小熊之後,牧師的生活完全變了個樣。他把小熊當作孩子般教養,照顧牠的起居,為牠尋找褓母,甚至替牠打造冬眠的熊洞!那上帝呢?所有佈道的事情當然就與牧師漸行漸遠了,就連牧師太太,也早已被排除在這一人一熊的甜蜜生活之外。
芬蘭國寶級作家亞托.帕西里納繼《遇見野兔的那一年》、《當我們一起跳海》之後,再次於台灣問世的幽默力作!
牧師五十歲生日的這天,收到了一份奇特無比的禮物:一隻活生生的小熊!這到底是上帝派來的特使,還是撒旦下放人間的惡徒?
自從有了小熊之後,牧師的生活完全變了個樣。他把小熊當作孩子般教養,照顧牠的起居,為牠尋找褓母,甚至替牠打造冬眠的熊洞!那上帝呢?所有佈道的事情當然就與牧師漸行漸遠了,就連牧師太太,也早已被排除在這一人一熊的甜蜜生活之外。
漸漸地,信眾們再也無法容忍牧師和小熊的行徑,這對「人熊」伴侶便決定拋下一切、拋下上帝,一起遠走高飛......
林德俊(詩人)、凃翠珊(《北歐四季透明筆記》作者)、棉花糖(獨立樂團)、張雍(旅歐攝影師)、張維中(作家)爆笑推薦!
★《牧師的小熊僕人》(Rovasti Huuskosen petomainen miespalvelija)搶先看~~
一個數理不及格、老挨鞭子、承受無數輕蔑眼神的孩子,卻獲三屆美國藝術教育「最佳啟蒙老師獎」。她將流淚受挫的求學經驗,轉化為教學的最大養分。
她指導的學生獲:「州立音樂節特優和優等獎」、「州立音樂節榮譽音樂會獎」、「州立音樂夏令營獎學金」、「菁英盃台北國際音樂大賽冠軍、亞軍」、「史坦巴赫鋼琴比賽冠軍」、「巴洛克音樂教育全國音樂大賽入選預賽」。
沒有一個孩子不想得到大人肯定。給每個令人心疼的孩子!
※特別收錄「令家長困擾的孩子學琴問題」
陳之華(親子教育作家)、廖玉蕙(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系教授)、小熊媽(親子作家)、朱宗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長)、米媽(親職作家)、劉琴滿(中華民國全國家長會理事長)、蔡淑媖(閱讀文化推廣者)心疼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