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米媽

父母與孩子的相遇,像是一首歌。有時,孩子是主旋律,父母是伴奏。
為了讓旋律自在的演奏,我們特別小心……小心地低吟,深怕打擾了孩子與我們之間的默契與呼應。
感受著音韻之美,平凡無奇的聲音也能組合出前所未有的奇妙節奏。

歌是否能唱得好聽與怡然自得,需要考慮歌者是否有著勉強的音域。有一句廣告詞叫「天然的最好」。
面對一個教育新思維的時代,不知從何時起,開放與多元成了一種理想,對制度與生活環境卻挑剔得令人無所適從。

對孩子的教育,有人說像是植栽,需要細心地呵護。
季節的循環,與生命的律動有著相互影響的關係。天體的運行、四季周而復始的變化、日夜交替的現象,讓我們看見造物的規律性。
生物擁有自己的步調,從容造就了堅強,並以自在的節奏穩穩成長。

教養也像是服裝設計,透過溝通與量身打造,設計一個專屬於自己家庭的剪裁與質地。
有人喜愛簡單,喜歡舒適與耐穿。有人喜愛新潮,一切以品牌為主,不論是否合適,搭配在身上帶來一種安全感。
而我認知的美麗,不一定好看,而是混搭、有趣、好玩,透過創意與了解自己、風格所帶來的美感。

想要自信,需要先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也會了解適合自己的風格。了解自己,也會懂得欣賞別人的美麗。
巧思,讓沈重逐漸輕盈,讓情緒逐漸明亮。我用這樣的想法,延伸至我的生活態度與教養觀。
而我更深刻地感受孩子的養育,像是建造房子一般,需要有著通風、採光……
用心地體會與思考,思考如何和諧地與生活的環境相互協調,才能營造一個舒適且自在的居所。

樂活,對我而言,有著捨棄繁複與華麗之意。
以簡單生活親近自然,在忙碌快速的步調中找到喘息的空間;有著健康與永續的生活態度,讓身心靈回到平靜的節奏。
我的年輕歲月在國內外東奔西跑。物質導向的文化,讓我一度對擁有的成果不滿足,總覺得還要更多,才會讓自己開心。
那敏感的神經在進入工作狀態時,就像偵測機一樣,注意著環境、人事的異動,分析著得失,沒有好好放鬆。

我站在回憶窗口,想著這些年來求學、教學、工作所遇見與交織的故事:
希望被父母認為是個好孩子;
希望贏得信賴,渴望被依賴;
看似自信,卻需要鼓勵與打氣;看似勇敢,卻常懷疑自己;
想找個肩膀當手帕,可以用力生氣、哭泣;
明明被愛,卻無法成為理想的兒女……
這些故事一度讓我有了一個疑問,「愛」真的能修補任何一個殘缺的縫隙?

舞台,需要呈現最美好的那一面,將真正的自己隱藏。
然而,無論掌聲多麼熱烈,多麼華麗,終究要走下台,面對真實的人生。
母親與孩子的關係是真實的,它無法用燈光、化妝粉飾,因它就是真實的生活,甚至沒有掌聲。
孩子,像是個鏡子。透過鏡子的反射,看著我所習慣的晦澀與任性,從小建立的生活價值也隨之粉碎或動搖……

孩子那雙毫無陰霾的澄澈雙眼,為不斷修正腳步的我帶來勇氣。
我真正開始學習逐一面對生命中的失去與寶貴,換得思考的開端。

各種學說都可以解釋生命的結構,信念是一種重要的信仰。
它,讓你在大海中面對風浪時,仍能昂首航行。
我稱這種信仰為生命的價值觀。

我想,我在美好的南台灣透過自省、生活而慢慢釋放。
以土地與生活作為起點,以A地思考B地,我看見許多珍貴的經歷。
從B地回到A地時,也看見原來的A地已不再是原來的樣貌,這是一種特別的經歷。

孩子的老師不再只有我們,他們是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相遇。
回想著初初離開居住的台北,離開自我求學以來的深刻情感。
台北,有著混濁的天空與吵鬧的噪音。推開窗櫺,雖有著樹蔭,卻沒有小鳥的飛翔……眼前,盡是交錯的電線與直立的電線桿。

生活,需要靈魂,不需要媚俗或討好於無法忍受的遊戲規則,也需要適時地抽離一些光環。
離開,成了一種自由、一種期待。
每一種生活體驗,都是一種旅行,它讓你專注地與風景對話。

當響徹雲霄的掌聲消失時,剩下的是生活中、土地裡的味道與情感。
踏實,成了最珍貴的稀罕。

有些人,幸運的在人生、事業上擁有一些優勢,然而步入中年後,卻發現優勢無法使他快樂。
快樂的來源,往往是腦海中的一個念頭。生活,沒有好與壞,最重要的是喜歡!
如果二十分的生活可以開心,那麼每天的二十分便是一百分。

最近,孩子閱讀了一本《怪博士與妙博士》,文中一段很有趣:「世界上有許多聰明人,有些喜歡住在豪華大廈,天天在電梯裡上上下下跟人比身高;有些喜歡蒐集掌聲,到哪都想聽見閃光燈咔嚓咔嚓響。不過,也有一些聰明人,喜歡住在地圖上找不到的地方,成天想著奇奇怪怪的事。在他們的腦袋裡,生命就像一場神奇的大魔術,生活就是要好玩。」

鄉間,有著許多認真;憑著一股單純認真生活的人們,對土地有著一份美好的心意。
冬陽灑落在飄落的櫻花細雨間,秋風吹拂著菱角田,春雨看著白鷺鷥飛翔於阡陌之間,我們經歷著變換的四季,顯現這片土地的富饒。
經過海岸線,看見強壯的石頭,在海風的吹蝕下保持平衡,經過歲月的累積,成了一種特別的形狀或質感。
碉堡,與藍天、白雲,恰如其分地與山脈、海岸線營造出融洽的視覺。藝術的生活與在地的旅遊,成了記錄生活的美好,也收在記憶盒裡。

進入童年的記憶鑰匙,是我真正想給予孩子的禮物,握在他們手中的不再是一個對土地陌生的異鄉人。成長後的他們,可以回到底層的記憶中,品嘗曾經曬著陽光,聞著花香與溼氣,那曾經擁有的美好滋味。
這些美好的記憶,我相信可以陪伴他們可能會經歷的低潮時刻。

如果我是農夫,我渴望培育出值得等待的幸福滋味。這些美好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記憶中有著專屬米家的味覺。
生活中,有許多說不出偉大的價值或具體功能,卻能讓人感到心動。
孩子總愛調皮,而成人的我們卻忘記,曾經從這些怪里怪氣或小玩意兒中得到的滿足與想像力的自己。
孩子的作品,反映著生活中的驚喜。我常在孩子DIY的作品中,看見眼底出現活潑亂跳的色彩,喚起的竟是我身體裡沈睡的夢想羽翼。

孩子在草地上躺著,他們的心裡有著廣大世界的縮影;這裡頭蘊藏著一種定律、自在的節奏,不管是整隻手還是一個個關節,都象徵著這個世界的道理,並且蘊含著力量。
我們所發出的聲響,是遍佈各地力量的縮影,是追求生活的深刻與鼓勵,所帶來真實的體驗與感受。

每個孩子,有著屬於自己自在的節奏。將眼睛閉上,就能聽見真正的聲音。簡單專注的聆聽,就能感受到平凡中的用心。
慢活,讓呼吸的韻律變得緩慢,而世界正等待著孩子以專注的視角與冒險的精神前往探索。

消失的古亭畚成了心裡記憶的圖騰,農耕車在田埂上留下痕跡,黑面琵鷺與白鷺鷥從田園飛過,在心裡刻下田園生活的印記。
在地的故事,是一首生命之歌。
我的謙卑,便是從這裡開始……

★摘自米媽新書《母親,是另一所學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quarius0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