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無處安放

tdi300s.jpg  

他認清了自己永遠沒有同伴,

但他要解開那名為宿命的東西……

▎全新譯本,重磅推出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多麗絲‧萊辛

寫 給 所 有 與 世 界 格 格 不 入 的 怪 物 們 。

 

人們傷害他欺騙他,因為他是異類。

人們親近他渴望了解他,因為他是異類。

 

黑暗是他的家,夜晚是他的歸宿。只有在黑夜裡,人們的眼神不再那麼危險……

 

《第五個孩子》裡,那個一出生就讓整個家族四分五裂的小怪物,班,長大成年了。進入存在無數隱形怪物的社會,一路上不乏善良、願意幫助班的人──那些人,多半同樣無家可歸,有著坎坷的童年。但更多的,是想騙他、利用他,甚至將其視為研究對象的人:

 

他睡在床上,看起來很像一般人,但他吃生肉,有著奇異的外貌,還有狗吠一般的笑聲。他會用刀叉,知道要洗澡保持乾淨。他渴望認同,需要愛。可他就是跟一般人不一樣──班到底是什麼呢?

 

多麗絲.萊辛以精煉簡潔的文字,透過班成年後遭遇的人事,赤裸描繪出人性,之中有光輝有溫暖,亦有殘酷而近乎失去人道的運作規則,帶領讀者反思高度文明社會裡,科學發展的箝制,與人類尚未跟進的內在視野。

 

各界推薦

陳艷姜(國際萊辛學會祕書、中山大學外文系副教授)專文解析

石芳瑜(作家)

陳榮彬(台大翻譯碩士學程專任助理教授)

曾心怡(臨床心理師)

馮品佳(交通大學外文系終身講座教授)

番紅花(親職作家)

一致推薦

 

▍經典傑作,國際好評

傑作……本書一針見血地指出英國當前的問題,也是人類共同的問題。──《泰晤士報》

 

《班,無處安放》接續班‧洛瓦的故事,這個類似史前人類的怪孩子,因為違反正常的完美,而飽受家人的排拒和厭惡。長大成人後,班進入了一個充滿更多現代怪物的世界:那些沒有家、沒有身分、沒有人要的人。於是外表巨大,內心有如孩子,既有殘暴的本性又極度渴望被認同和信任的他,立刻感受到創傷和威脅……

萊辛透過驚人的寫作功力,用簡單的鏡頭勾勒出人類的道德價值。在這個短短的、扣人心弦的悲劇故事中,她傳遞了一個強有力的訊息,關於愛的界限,和自私的毀滅力量,尤其點出了我們的殘忍:一心只想著生活不受那些無助的人牽絆,不為那些希望獲得悲憫善意的人拖累。──瑞秋‧庫斯克,英國《星期日快報》

 

有嘲諷也有激情,獨樹一格。欣賞《第五個孩子》的讀者們,在本書中會看到一些熟悉且更為驚心動魄的場面,《第五個孩子》中那個畸形的孩子終於有了明確的情緒和發聲的機會。──瓊安‧史密斯,《泰晤士報》

 

《班,無處安放》無論在格局、人性,或悲慘的程度上都很巨大。萊辛創造了一個怪物;她的成功在於,他不僅擬人化,跟人類一樣渴望歸屬,也為我們所愛。──席娜‧麥凱,《每日電訊》

 

緊湊,感動,充滿對生命的不確定性。──克莉絲汀娜‧派特森,《獨立報》

 

好書,有如黑珍珠般的完美無瑕。──《每日郵報》

 

 

作者簡介:

 

多麗絲‧萊辛(Doris Lessing1919-2013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近幾十年來聲譽最為卓著的作家之一。1962年其代表作《金色筆記》問世,200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一生出版五十餘部作品。《第五個孩子》、《班,無處安放》是她晚年的代表作。

關於萊辛,諾貝爾文學獎的授獎辭如是形容:「她是描述女性經驗的史詩級創作者,她帶著懷疑精神,用火一般的熱情和想像力呈現一個四分五裂的文明供人們審視思考。」

除了獲頒英國最高榮譽勳位獎與最高文學獎項之外,她也獲得大衛柯亨英國文學獎、西班牙阿斯圖里亞斯親王獎、加泰隆尼亞國際獎,以及杜邦文學終生成就金筆獎。

201311月,萊辛逝世,享年94歲。

 

譯者簡介:

 

余國芳

中興大學合作學系畢業,曾任出版社主編,目前是自由譯者。譯有《第五個孩子》、《能不能請你安靜點?》、《大教堂》、《新手》、《需要我的時候給個電話》,《大魚老爸》、《在地圖結束的地方》、《爆醒惡夢的第一聲號角》、《屠夫男孩》、《冥王星早餐》、《慾望的盛宴》、《輝丁頓傳奇》、《外出偷馬》等超過四十部文學與非文學譯作。

 

----------------------------------

博客來:https://bit.ly/3g9R6LW
金石堂:https://bit.ly/2YJWtM2
誠品:https://bit.ly/3g7ukEh
讀冊:https://bit.ly/38cr4F1
momo:https://bit.ly/3885vFC

全台各大書店皆有販售

 

arrow
arrow

    Aquarius0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