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發生得太早

──放下愛無能、自責、敵意與絕望,找回安全感與存在感

tdv199s.jpg  

所有孩子的問題,都來自於大人。

每個想要自殺的孩子,都是在替父母「去死」。

童年創傷令人痛苦與心碎,

但你能當最好的父母,

愛回自己。

 

「媽媽說我小時候特別乖,可以一個人在嬰兒床上待著,很少哭鬧,不管誰逗都會笑。」

這是乖巧又貼心的孩子嗎?其實,這是為了求生存而壓抑自己需求,逐漸擁有「虛假自體」的孩子。

 

孩子容易將童年時母親對自己的冷漠、攻擊內化:

從事心理學研究十餘年的李雪,回憶與母親的互動,她說每一刀都像割在肉裡。她在大學畢業時,精神瀕臨崩潰,幾乎走上絕路。

原來,童年時母親對她的無回應、連續攻擊和不情願的付出,當她長大,她拿這些苛刻、冷漠與批評,更狠狠地攻擊自己。

 

每一個「背鍋」的孩子,都想要「拯救」父母:

‧你習慣當好人,難以拒絕別人,因此常委屈自己?

‧你總擔心自己提出的請求,別人會無視?

‧你總覺得一個人要夠優秀、夠完美,才值得被愛?

‧你已擁有一切,卻仍覺得內心空虛不已?

 

從地獄家庭走過來的李雪,提出當一個人無法在童年時,獲得母親適時的照顧,那麼成年後,內在將是破碎而空洞,僅能擁有「虛假自體」。「虛假自體」無法體驗到安全感和滿足感,極端的虛假自體更會引發人格障礙。

透過自我覺察,明瞭烙印在心上的傷,重新愛與滋養自己,以及學習並立下與父母的界限,是李雪給在原生家庭受創的你的建議。特別是後者,允許父母有各種情緒,但不必為他們的情緒負責。當我們選擇做回自己,我們就能活出跟父母不一樣的人生。

 

每個想要自殺的孩子,都是在替父母「去死」。孩子無條件地愛父母,當父母把痛苦轉嫁給孩子時,孩子沒有能力區分這是誰的,只會統統收下,並且真切地覺得是自己不配活在這個世界上。事實上,孩子的生命才剛剛開始,很多未知等待他們去探索。每個孩子都對這個世界很好奇,都想要活下去。

──節錄自第五章〈家庭裡的生死能量場〉

 

 

本書特色:

◎李雪是敢向自己開刀的人。她淋漓透徹的文字,來源於十餘年不間斷的自我剖析,親身體驗過痛,

所以有深情。──張德芬

 

◎「做自己」從來都不是為了攻擊或報復誰,而是把注意力從「滿足他人」回到自己身上,學會愛自己、捍衛自己的權利。──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足夠優秀,就能幸福;不夠優秀,就不配活。」這是一個多麼嚴厲、恐怖的信條!更荒唐的是,因為一直感受不到幸福,所以我愈發拚命。

其實,「只有優秀,才配得上幸福」,這不僅是我的信條,也是大部分家庭默認的準則。絕大多數父母都以「把孩子培養得比別人優秀」為終極目標,可是,又有多少人關心孩子到底幸不幸福呢?──摘自本書後記。

 

 

作者簡介:

 

李雪/心理學者,從事心理學研究十餘年。

創辦微信公眾號「初心心理」。從精神分析心理學的角度,詳解母嬰關係對人一生性格、命運的影響。

作為心理學研究者,李雪的獨特之處在於「去臉譜化」,把專業知識性感地表達出來,是一種難得的能力。

她勇於坦露自己,用輕盈而深刻、溫暖且尖銳的文字,向讀者彰顯真相。

真相,帶來自由。讀她的文字,你會痛,也會上癮,因為真相是如此殘忍而迷人。

著有暢銷書《當我遇見一個人》、《走出劇情》。

歡迎到新浪微薄:李雪愛與自由,與李雪評論、互動。

 

----------------------------------

博客來:https://reurl.cc/GrdM1D
金石堂:https://reurl.cc/Z7QY0V
誠品:https://reurl.cc/e89jeR
讀冊:https://reurl.cc/Ez2OEn
全台各大書店販售中

arrow
arrow

    Aquarius0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