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發生在埔里的真實愛情,溼了我們每個人的眼……
幾乎在相戀的一開始,就知道要失去他。
從他總是環抱你,到再也無法觸摸你。──上天終究要帶走他。
如果只能愛10年,你還愛嗎?
1996年,她和他一見鍾情。
他卻診斷出絕症。
當他失聲,他們就藉文字與默契溝通。
當他身體稍好,他們就緩慢地旅行。
2007,他離開人世。
少了他,她不再完整。她遺失身體的另一半,她的靈魂孤獨地感到痛。
更艱難的是,他們的共同夢想「藍屋頂」才施工一半。
她踉蹌走進「藍屋頂」,顫抖觸摸那裡的一磚一瓦。她發現他的愛與支持,依然包圍著她。
2008,「藍屋頂」迎接了第一批客人。
原來,早在18歲相遇的那一刻,他們已認出彼此的靈魂。
完成「藍屋頂」,是她守護他們愛情的方式,唯一且永遠。
「銘,在你離開人世後,當我開著車,我仍將所有東西放在後座,騰出身旁的座位給你。
我微笑地跟你說話,感受你的大手握著我。
偶爾停紅燈時,也會轉頭凝視你的臉。
你笑起來時的眼神、嘴角的弧度,清晰到即使我的眼睛看不見,我依然能感覺……
恍惚間,我看見自己伸出手,緩緩地觸著你的鼻樑、輕撫你濃密的黑髮,再用手背碰碰你的鬍渣……
銘,這一切都這麼真實,連你都是如此清晰,但此刻,我卻沒辦法觸碰到你。
我感覺得到你的存在,卻貼不到你的胸膛。
那讓我心安、給我溫暖,也讓我委屈時可以倒在懷裡哭溼的胸膛……」
每一步都踩在尖銳的石子上,每一次都感到無法呼息。「如果不曾愛過你,該有多好?」但他們的靈魂18歲就認出彼此,他們的心更因渴望彼此而感到刺痛,所以她仍寧願啊!因為他是一雙扶持與信任的雙手,讓她往上看見更開闊的天空;他是幫助她飛向夢想的風,他更是她心底所有未曾說出口的話語……。
走到痛徹邊境,她以那樣少見的真摯而深切的語言,帶我們愛,也帶我們痛。
他們的深情推薦:
余德慧(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教授)、周美玲(《刺青》、《漂浪青春》導演)、林靖傑(《最遙遠的距離》導演)、胡曉菁(佳音電台製作主持人;達希整合行銷總監)、陳浩(中視節目部經理)、張淑娟(FORTE品牌經理)、陳藹玲(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陳懷恩(《練習曲》導演)、鈕承澤(《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導演)、游乾桂(作家)、楊玉欣(罕見天使)、楊翠玲(聯合線上內容部生活組主任)、楊麗音(演員)、蔣大中(律師)、蔡淑媖(台北縣書香文化推廣協會理事長;故事媽媽資深講師)、瞿友寧(《美味關係》、《惡作劇之吻》導演)(依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關於作者:
李玟萱/她細心地珍藏他所寫給她的一切,詞曲創作、書信手稿,哪怕是他病危時,隨手寫下的、幾乎無法辨視字跡的紙條;她更將他最後一次寫給她的文字特地送去護貝(十年來最快樂的時光都是與妳一起度過。祝我的小太陽、小月亮生日快樂、永遠快樂。澤銘)。
她寄來25顆閃爍著光澤的相思豆,那是他們交往的第一年,她送給澤銘的25歲生日禮物,因為她想認識過去25年的澤銘;她也寄來澤銘送給她的小火車,因為喜歡旅行的她,他想常常帶她去旅行。
詞曲創作、書信手稿、25顆相思豆、小火車……我雙手捧著這些,它們不重,卻在我心裡鏤刻著沈沈的重量。我心裡想著:「是怎樣一種愛呢?」
是這樣一種愛:當她稚嫩時,他帶領她飛翔;當她失去信心時,他幫她找回夢想;當她迷失在與別人的比較時,他讓她看見自己內在的光芒。
1977年出生於高雄,生長於軍人世家。從小住在嘉義復興新村,由爺爺奶奶帶大,唸書後才搬回高雄眷村與父母同住,但每個週末都要返回感情深篤的爺爺奶奶身邊。喜歡登山、自助旅行、聽故事(閱讀、音樂、電影)。
1995年考上淡江大學,非常眷戀淡水的邊陲、自由、人文與山海;畢業前曾於廣告公司擔任配音工作與錄音室助理;1999年畢業後為了體驗出國的經歷,便一人前往歐洲自助旅行,但心繫台灣的921大地震,決定提前回國,前往完全陌生的南投山區協助原住民重建工作,一待就是五年。現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深造,是專職的學生,目前正埋首於論文中。論文題目為「逆光回憶——失去摯愛者對信仰力量的反思」,除了對澤銘的思念,更包含對信仰的深度論述與思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