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photo/我的貓
一拿到這本風光耀眼的短篇小說,我迫不及待翻閱。不可思議,極為簡單易懂的文字,但感傷卻像瞬間洶湧的潮水,將我撲倒。
我樂於被撲倒,尤其是面對文字篤實的書,因為那必是情感濃厚,且最重要,是作家們愈來愈難擁有的,誠懇。
但但但(我其實想打100個但字,強烈表示我從天堂墜入地獄,但又怕被說灌水太兇),其實也沒這麼嚴重啦(→我是沒膽的編輯),只是這本小說怎麼把最精采的通通擺在前面啊?
那感覺就像你正忘神地投入一片櫻花美景中,突然一個磕隆,你跌到山谷下,摔得眼冒金星,頭上還緩緩飄來一片嘲笑你的櫻花,或者就像今天吃滿漢全席,明天卻只給你一顆放了好幾天的硬饅頭。
這極大的落差感,我花了好一段時間才適應。
小說集的前半部分,是深思熟慮之作。我很訝異如此尋常的事物,他卻能寫出裡頭消逝、腐敗、追憶的味道,並將這味道以極溫柔的筆法,對應到後來人們所生活所感受的現實,以及誰都無法逃避的晦暗尖銳與殘酷。
一邊讀,我一邊想(這是我心中理想的小說,總能讓你也想起自己的人生),是啊,究竟是什麼讓我們走到這裡?如果,我在某一年,做了某個不同的決定,我的人生會不會是迥然不同的風景?又或者,明明我和你是那樣相似,總覺得你是全天下最懂我的人了,但,是什麼原因,讓我們在某個轉角離別後,就此失去彼此的音訊?我們還很有默契,不去尋找,不去打探,更小心翼翼避開對方有可能出現的場合?
小說的後半部分,我猜測是較早的作品,因為僅陳述耐人尋味的故事,卻少了點人生的呼應或喟嘆,文字也更輕,不像前半部分,文字帶著人生的重量,有時候,冷不防,頭還會被狠敲一下(但你會被敲得很開心)。
記得剛進出版社時,主管曾叮嚀,若是短篇小說集,就把最好看的那篇放最前面(當然前提是獲得作者許可)。因為大家逛書店,大概都會從第一篇開始看,若第一篇就愛上,讀者掏錢買書的機會就大多了!(這算洩露商業機密嗎?)
但我總覺得,想把好書交到讀者手上固然重要,但顧慮讀者的閱讀觀感也很重要,不然幾次上當(我想不出更好的詞),讀者會不會覺得這家出版社有點不老實,那麼之後逛書店,讀者就老要跟出版社演出碟對碟了。
我所想出的權宜是,依然把最棒的放第一篇,乃至第二篇也都是上等之作(有些古靈精怪的讀者會從第二篇開始讀),之後就陸續穿插。就像CD,在激情昂揚又熱血的曲子之後,不也都會搭配一首溫軟的曲子嗎?
儘管如此,它仍是一本動人的作品(打從心底的肺腑之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