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所措的媽媽的來信﹕
旅珠小姐您好:
我是你忠實的讀者,有一個幼兒教養的問題真的很希望能聽聽您的建議。
我有一個女兒4歲半,一個兒子2歲9個月,兩個人在一請常應搶東西而吵架或有肢體上的推擠,每當我下班回家都要處理聽公婆說這種情況而處理,孩子都不夠尊重公婆,而我一開始都是好好說,他們也承諾會相親相愛,但還是常常上演吵架戲碼。
後來我就用打的,並訓話,但公婆都說要好好講,不要一直用打的,而且我女兒會學我訓話的口氣,在白天我看不到時,她就對我兒子訓話,我兒子若不順她的意,她就會用強迫的,而我兒子則又學我女兒,東西也幾乎不和姐姐分享,又常搶姐姐的東西。
請問您建議我該怎麼做?雖然是小事,但下班完後,每天面對這些事情,我都很焦慮,怕錯過教育孩子性格的黃金期。煩請你給我一點幫助,謝謝您。
作者梁旅珠的回覆如下:
這位可愛的媽媽:
讀完您所描述的情況不禁莞爾,因為跟我家孩子小的時候,幾乎是一模一樣啊!
所以,我要先恭喜您,您的孩子和家庭互動再正常不過了!只有年紀差距比較大的姊姊才會懂得照顧弟妹,年齡近的手足,本來就是會在打打鬧鬧中一起長大。不過也因為如此,他們的感情通常會比年齡差距大的手足間更好更親近。
沒有任何孩子天生就懂得相親相愛…同一胎生出來的小動物喝奶都是用搶的,因為自然界的生存法則就是要競爭。所以,首先要調整自己的心情和想法,不需要為此感到焦慮。這些小狀況可以暴露出一些問題,讓父母得以趁機經由反覆的解說指導,協助孩子建立觀念習慣。通常孩子年紀越小事況越輕微,越容易處理,所以我們對每天發生的小戲碼其實該心存感謝呢!若能轉個念頭好好把握,您會發現這是契機,絕非煩惱。
我認為「公平」是讓兄弟姐妹感情好的關鍵,所以父母無論如何在這方面要多用心。如果經濟情況允許,盡量在物質上一律平等,因為「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人之常情。當然,總是會有孩子各自不同狀況或外來的禮物,這時候家長就要耐著性子,把握機會「曉以大義」。清楚界定共同擁有或私人擁有的東西:公有物品要有輪流使用的規則,私人物品必須相互尊重,學會「借」與「還」的概念。
每一次的溝通講話,都是我們協助孩子建立觀念習慣的時候,對年紀這麼小的孩子,絕對不要因孩子哭鬧無理而讓步, 一次都不行。學齡前的孩子,適度的痛感處罰是有效果的,但等孩子平靜下來時還是要確實說明處罰的原因,年紀越小要講得越簡單易懂,不需要講落落長的道理。
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所以孩子模仿父母說話方式是很自然的。他們只是為了達到目的,不懂得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因此我們要糾正孩子不適當的說話內容和語氣。要對孩子解釋為什麼他們不該模仿大人說話,了解人際關係的尊卑禮貌,指導他們在相同情況下,整個對話要怎麼說才對。甚至可以把一些吵架的對話修正語氣用詞後,讓他們跟著互相重講一遍。從中孩子就會學到:喔,原來一樣的事,如果我換個方式說,兩個人就不會吵起來了。
爭執一定會有,這樣的過程其實對孩子是一種人際關係的訓練。不過推擠動手一定要嚴禁,讓孩子明白意見不同可以用言語溝通,但無論如何動手就是不對。
從信中看來,您的公婆不但幫忙照顧孩子,還願意在教養上跟您配合,您真的十分幸運!如果長輩不反對的話,我建議您請他們看看我的書,讓他們時時提醒自己一時心軟的寵溺讓步將會後患無窮。在這麼小的年紀,相處時間最長的家長才是真正扮演形塑者角色的人,所以他們的態度和作法是很重要的。
如何讓白天和晚上的時間連結延續,形成價值觀一致的教育環境,是您要花腦筋好好思考的問題。不妨找個周末跟公婆研究,怎樣讓孩子尊重爺爺奶奶,找出公婆不需打罵,就很容易執行的獎懲方式。比方說,多數幼齡孩子不論再怎麼吵架,終究都是喜愛玩在一起的,所以如果爭吵情事發生,就厲行「隔離」,讓他們在媽媽回家前都沒有機會再一起玩,或是沒收他們喜愛的玩具。
換個心情和角度,在孩子需要也希望您關心指導的時候,心平氣和的好好享受這些小麻煩吧!相信我,十幾年的時間轉眼就過喔!
梁旅珠敬上 20120325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