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森棚)

一九九九年,挪威,世紀末的深秋。雪馬上就要下了。六十七歲的主角,傳德.桑達,在妻子發生意外喪生三年之後,決定搬到不知名的地方隱居,度過餘生。在挪威靠近瑞典的邊界,他買下湖邊森林深處一間需要大肆整修的小木屋,帶著狗兒萊拉獨居在此。

每天傳德自己作三餐,帶著狗到湖邊散步,開車到鄰近小鎮上買工具和食物,晚上生起壁爐的火,在燈下閱讀沉思。悲歡離合都已經歷過,剩下的時光裡,他只想靜靜度過,沒有電話,沒有電視,這裡與世隔絕,是最理想的地方。

小木屋方圓幾百公尺內只有一戶鄰居,裡面住著一位六十多歲的獨居老人。兩人除了遠遠地點頭外從沒有交集。某天深夜,獨居老人在外面呼喊玩到忘了回家的狗,傳德起身出門一探究竟,帶著手電筒往鄰居家走去。

想不到,手電筒照耀下的臉,是拉爾司。是傳德十五歲跟著父親到森林度過一個夏天時的兒時玩伴約拿的弟弟。

寧靜的隱居生活和心情頓時如一池春水般攪亂。五十多年前,也是靠近瑞典的挪威森林裡,也是森林小屋。那個夏天的回憶全部回來了。

那個夏天是他生命的轉折點,自此生命的軌道完全不同。早已遺忘的故事如泉水湧出,一波接著一波翻騰而來,無法抗拒。獨居的森林裡時間是停滯的,只有天光與湖影,樹木與流水。湧出的回憶在寂寞的森林裡更加鮮明,在獨居的無聲中更加喧囂。

於是,我們回到一九四八年的七月清晨。剛睜開眼,還睡眼迷濛的晨曦中,約拿站在門口問:「去不去?我們去偷馬。」

兩人鑽進森林深處的小徑。挪威森林裡的故事於焉開始。
 

《外出偷馬》得到了二○○七年IMPAC(International IMPAC Dublin Literary Award)首獎,這是文學界獎金最高的獎項,獎金高達十萬歐元。IMPAC獎由圖書館提名,英語出版的書可以候選。《外出偷馬》原來是挪威文,英文版獲得兩個圖書館提名。二○○七那一年,共有四十九個國家一百六十九個圖書館提名了一百三十八本小說參加初選。

最後留下的八本決選中,有諾貝爾獎得主柯慈(J. M. Coetzee),布克獎得主魯西迪(Salman Rushdie),布克獎三次入圍決選的拔恩斯(Julian Barnes),布克獎入圍決選的貝瑞(Sebastian Barry),普立茲獎得主麥卡錫(Cormac McCarthy)等大家。在這樣堅強對手的環伺下,翻譯自挪威文的《外出偷馬》奪得大獎。

這個獎顯然不是IMPAC幾個評審一時興起的決定。同一年年底,《外出偷馬》更入選了《紐約時報》年度好書。《紐約時報》年度好書通常只有十本,小說與非小說約各佔一半。《外出偷馬》以翻譯小說勇奪年度好書,是非常不容易的。

所以這本書必定是高潮迭起,峰迴路轉囉?錯了。期待熱血賁張的讀者可能要大失所望。
這本書只有平靜的敘述,只有六十七歲老人的回憶,回憶那個改變他一生的夏天。那個夏天讓他從男孩長成男人。

如果讀者想要自己享受劇情的推展,我建議這篇導讀先不要再往下看,以免破壞了閱讀的樂趣。
 

愛因斯坦說,上帝不會擲骰子。但命運之神卻也常常玩笑般捉弄人們。
偷完了馬,約拿帶著傳德爬到樹上,讓他看枝椏間戴菊鳥的蛋。傳德驚喜之下感嘆說:「天啊,太詭異了,那麼小的東西居然能活還能飛。」

約拿的臉剎時一片死白。他把手上的戴菊鳥蛋朝地下砸爛,用手捻碎整個鳥巢。接著逕自下樹,朝回家的路走去。傳德不明所以,完全不懂哪裡惹到了約拿。他只能在遠遠的後方跟著回家,天下起了大雨。約拿沒有回頭,沒有一句再見。

回到家後,傳德的父親才告訴他,前一天約拿家裡發生的悲劇。
生命是一個長遠的累積的過程。但是生命也充滿不可預期的意外。意外永遠發生在短短的幾秒鐘之內,而且無法回頭,無法重來。如同放射出去的單行道,一旦選了一條路,就再也回不到原來的起點。就像書中的意外,都只是一秒鐘內的事。但是生命從那一秒鐘之後扭到了另外一個方向,永遠不同了。

回顧起來,傳德覺得自己是好運氣的。 我一面讀著書,不免也跟著傳德一起沉思起來。
 

《外出偷馬》整本書的敘述在當下與五十年前跳躍擺動。在當下,每一個此時此刻的場景都觸發遠古的回憶,每一個遠古的回憶都導致現在的他。一夜暴雪,傾倒了門前的一棵樹。拉爾司帶著鋸子過來幫忙清除殘株。於是場景又回到五十年前,傳德和父親一起砍樹的那幾天。

描寫砍樹的過程佔了全書大半,人物的個性在言談中呈現出來。慢慢地,父親和這片森林的故事,和周遭鄰居的故事,都出人意表地浮現出來。砍樹中發生了意外,讓傳德寢食難安,更導致他親眼目睹驚愕的畫面。此時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地點是瑞典和挪威的邊界,父親更不只是單純來度假。隨著父親不為人知的一面輪廓慢慢清晰,傳德的青少年懵懂歲月漸漸遠去。

愈加懂事,所以心事也愈多了。這是每個人成長必經的苦澀。
而一直等到暑假過後,傳德也才了解為什麼這個暑假父親要急著砍掉一片樹林,讓原木順流而下到下游的木材工廠以增加一點進帳。

五十年前的父親是他心目中偉岸的榜樣。父親和他有「心神領會的約定」,他努力地模仿父親的一舉一動。努力想成為一個大人。書裡的最後一章是關鍵性的象徵,穿上西裝的傳德脫胎換骨,從男孩變成男人,而這西裝的來源,更有傳承的意義。

父子之間的相處細緻的描寫是這本書最感人的部分之一。成長的過程中面對自己父親所產生的複雜情緒,在這本書裡描寫得深刻透徹。

或者包容,或者受傷,或者嫉妒,或者背叛,或者信任,或者關愛,或者原諒。但是五十年過後,傳德想起父親,這些情緒都沒有了,字裡行間只剩下滿滿的思念。
 

《外出偷馬》全書步調沉穩,在兩個時空間穿梭前行,不刻意營造高潮和落差。派特森的文字功力一流,情節自然湧出,沒有一點點勉強。整本書是漂亮乾淨的散文,書裡不時有味覺,視覺,嗅覺,觸覺的描述。我讀的是英文本,已經是從挪威文翻譯過來的。但即使如此,都能感受到文字的力量。

如同第十章的初始,傳德望向窗外波光粼粼的河流,全書裡這樣美麗的段落俯拾即是:
I shut my eyes into a squint and looked across the water flowing past below the window, shining and glittering like a thousand stars, like the Milky Way could sometimes do in the autumn rushing foamingly on and winding through the night in an endless stream, and you could lie out there beside the fjord at home in the vast darkness with your back against the hard sloping rock gazing up until your eyes hurt, feeling the weight of the universe in all its immensity press down on your chest until you could scarcely breathe or on the contrary be lifted up and simply float away like a mere speck of human flesh in a limitless vacuum, never to return. Just thinking about it could make you vanish a little.(我半瞇著眼望著流過窗下的河水,一閃一閃的像千萬顆的星星,有如秋天裡的銀河,一條無止盡的潺潺溪流蜿蜒曲折在夜空中,在那一個廣垠的黑暗裡,你自在的躺在家鄉的峽灣邊上,背靠著斜斜的岩石仰望,望到眼睛發痛,望到整個宇宙的重量彷彿全部壓在你的胸膛,壓得你幾乎不能呼吸,或者相反的,你被抬了起來漂浮了起來,就像無窮太空中的人肉微粒,永遠不再回來。單憑這樣的想像,就能夠讓你有了一些遁世的感覺。)

仰望空無一物的星空,讓全宇宙的重量壓在胸口;或是隨著昇華到銀河裡,渺滄海之一粟。

這本書有圓熟後的包容,有回顧生命轉折的領會,有成長過程中的迷惑和釋然,有對父親濃濃的愛。如同山水畫的留白,這本書用短短的篇幅說了非常多的故事,但都點到為止,像黑夜裡闃黑無邊的挪威森林,留下非常大的空間給讀者體會。

靜水流深,這是本美麗的書。強力推薦。

(本文作者為國立高雄大學應用數學系副教授)

※本文摘自寶瓶最新出版之挪威文學作品《外出偷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quarius0601 的頭像
    Aquarius0601

    寶瓶書BAR

    Aquarius0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