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不拘年齡老少,舉凡尚未愛過的,正愛得火熱的,或是早已歷經人情滄桑的,都可以在這本小說中找到共鳴點,彷彿由此目睹了自己一生情愛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郝譽翔(中正大學台文所教授)
文/郝譽翔(中正大學台文所教授)
結婚典禮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通過儀式」(rites of passage)之一,也是文學向來喜愛的題材,而這本《結婚蛋糕》又是一個例子。它就像書名一樣,是一道可口開胃的小品,但卻不只擁有一種甜味而已。它讓人品嚐起來既親切,又熟悉,還能在小說流暢自然的細節之中,不經意地屢屢撞見了驚喜,除了甜美的浪漫,更嚐到了些許的苦澀,淡淡的哀傷,點到為止而不傷人的諷刺,當然,還有法國人最擅長的輕盈、優雅,以及美麗的悲哀。
作者白蘭婷‧勒卡雷是巴黎第十二大學的哲學教授,但卻和一般的學者作家不同,謝天謝地,她寫起小說來可是絲毫不掉書袋,所以不會壓得人喘不過氣。她的哲思是落入生活的實踐之中的,任誰看了,都不禁感到心有戚戚焉;而她在小說中所要做的,也就是透過慧黠的視角,將原本那些平凡生活的瑣碎切片重組起來,讓它發出熠熠的光亮。這光亮不至於扎傷人的眼睛,但卻足以令人感到溫暖,並且發出會心的微笑。因此追究起來,在整本《結婚蛋糕》中大約只有「貝特朗」——主持婚禮的神父一段,稍稍涉及《聖經》教義和撒旦的爭議,但也僅只是「稍稍」而已,作者著墨更多的,反倒是神父內心的疑惑、疲憊和焦躁,而在美麗的教堂之中,撒旦陰影彷彿無所不在,於是一場神聖的結婚典禮便逐漸地不受控制,荒腔走板起來,就連神父都喊錯了新郎的名字,讓人哭笑不得。但慶幸的是,並沒有人真正在乎,因為大家都心不在焉,各自沉浸在自己的心事之中,反正說穿了,結婚也不過就是一場儀式罷了。
於是從一場走調的儀式開始,《結婚蛋糕》以萬花筒般的筆法,在參與典禮的新人、親友和賓客之中不斷流轉,切換敘事觀點,也以此寫出了人生的百態,以及眾人眼中的婚姻與愛情。這裡面有天真的孩童、感情麻木的老夫老妻、獨守空閨的熟女、浪蕩情場的黃金單身漢,當然還有一對即將步入人生另一階段的新郎和新娘,而煙火四射的愛情高潮已過,眼看著一切就要從絢爛歸於平淡,而成為昨日褪色的黃花,於是在婚禮的這一天,內心充滿的竟不是前瞻未來的快樂和希望,反倒是告別昔日的感傷驚詫,甚至是恍惚與陌生:從今而後,就要變成另外一個人了嗎?
愛情複雜難言的滋味,就畢盡於《結婚蛋糕》的一日儀式之中,而萬花筒的視角流轉,也讓所有的讀者不拘年齡老少,舉凡尚未愛過的,正愛得火熱的,或是早已歷經人情滄桑的,都可以在這本小說中找到共鳴點,彷彿由此目睹了自己一生情愛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就像儀式中必備的結婚蛋糕,看起來漂亮可口,但一刀切下去後,卻在一瞬間粉碎坍塌,不成形狀。而愛情不也是如此嗎?摻雜在其中的幻想與失落,快樂與孤獨,都只能見證神壇前誓言的脆弱,正是撒旦與天使共存,而一切的浪漫憧憬,到頭來,也只能紛紛墜入泥濘一般的現實中。
《結婚蛋糕》從一場眾人離心離德的儀式開場,看似悲觀,正讓人覺得難以收束時,作者卻又神來一筆,以老祖母的回憶作結,收得既乾淨,又漂亮。老祖母那不幸早夭的年輕戀人,彷彿重新帶著故事中的所有人物飛升,離開了混亂失控的現實,而飛回到美好的昔日,回憶起我們也都曾經擁有過的,那樣神聖美好、洋溢光彩的片刻。於是未來幸福的約定,是「懇求」,也是「挑戰」,因為這一場兩性之間的玫瑰戰爭還沒有完呢——從這時才正要開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