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旅珠
我從不諱言孩子小學低年級的時候,我很用心盯功課,但到高年級,功課方面我幾乎全放手了。
女兒于珺上小五以後,除了她偶爾拿不會的題目來問我,我好像再也沒有主動看過任何作業考卷,頂多是考卷簽名時,若看到成績不盡理想,我會問孩子懂了嗎?需不需要幫忙?只要她說沒問題,我信任她,就不會再追問。
我見過好些念書比孩子更認真的父母,即使孩子到了國中,父母還是天天在家管理小孩的功課細節,研究過濾每一張考卷。
我覺得盯功課、管孩子應該是有階段性的,目標是幫助孩子儘快養成好的讀書習慣和方法,父母不該到孩子已經國、高中了,還繼續當書僮,孩子可能因此養成依賴心。不過,帶老大時,我並沒有清楚的概念預知什麼時間點該怎麼做,就是邊看邊走,自己觀察孩子的自理能力已經差不多,就逐漸放手。
曾有人問我,為何會有概念小學低年級時要陪著孩子做功課?
很多年前,孩子三、四歲時,有一次吃飯的場合,我旁邊坐了一位大女兒已經上國中的朋友。聊天中她談起教養小孩的經驗,我記得她說:「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要盯緊一點,把習慣培養好,以後就輕鬆了。」
我回想自己小學一年級時,媽媽就花了不少時間坐在旁邊看我寫功課。好的開始的確很重要,我認同小學一年級要把習慣養好的說法,因此朋友的提醒讓我特別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這位朋友在孩子長大了以後,重返職場成了女強人,她的大女兒也成為一位亮眼的新聞主播,每次我在電視上看到她女兒播報新聞台風穩健,總會忍不住想起當年我們吃飯的場景和談話的內容。人生很奇妙,有時不經意聽到的一句話,可以讓自己受用無窮,且記得一輩子。
★原刊載2011.08.29聯合報 家庭與婦女版
★摘自梁旅珠新書《梁旅珠教養書——教出錄取哈佛、史丹佛七大名校女兒的教養祕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