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我去西伯利亞(Til Sibir) 我當時好年輕。
我記得自己心裡想:我二十三歲,我的生命已經一無所有。只剩下餘日。

他寫盡了生命的嚴寒,卻火熱了我們的雙眸!

歐普拉極力推崇的挪威重量作家

在冰雪終日不褪的家鄉,我們一心渴望離開,前往夢想的國度。
當夢想逐漸靠近之時,我們才清楚看見,那日日夜夜渴求的,竟是家鄉的冰雪。

我從小就夢想著去西伯利亞,賈斯伯卻一心想去摩洛哥。熾烈如盛夏豔陽的他,總追求著一個激情燃燒的人生,而我卻是謹小慎微,只盼永遠跟在他後頭……他逃亡前夕,我赤裸投向他,但他只是輕撫我的臉龐,說:「你真的是個勇敢、又可愛的小妹妹。」妹妹。

《帶我去西伯利亞》描繪在現實壓迫下,一場對愛與夢想最奮不顧身的追尋。挪威作家佩爾.派特森以沉鬱如詩的筆調,細筆慢慢鑿斧,苦寒的雪地中,青春與生之慾望如何擦槍走火,如流星短暫劃過夜空,掀起一道道悲涼的光影。在那其中,我們也看見了蒼茫人世中,生命最真實的熱度。

「派特森的小說常常一片安靜。即使場面喧囂,派特森都能夠迅速地將動亂推拒到某個距離之外。然而,往往就在那個當兒,我們受到震動,綿綿,但不絕。那是後勁。」──賀淑瑋(清大台文所兼任助理教授)

作者簡介:
佩爾.派特森,1952年出生於奧斯陸,在挪威極富盛名,他是少數能跨越北歐土地、揚名國際的重要作家。他曾當過圖書館館員,做過書商,也寫過評論、從事翻譯的工作。直到1987年他三十六歲時,才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說集,並逐漸嶄露頭角。自此,派特森投入全職創作,而後成為挪威重量級的小說家,作品深受歐洲世界青睞。

派特森的小說充滿了北歐的冷冽與寂靜氛圍,他的人物多取材自平凡小人物,主題多圍繞在人的孤獨,或父子、手足關係與年少友誼離去,文風簡潔內斂。2003年出版的《外出偷馬》,讓他在2007年「都柏林IMPAC文學獎」從柯慈與魯西迪等眾多名家手中摘下桂冠,一夕成名;而該獎項向來以全世界最高額獎金著稱,更讓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將半數獎金致贈給英譯者作為酬謝的慷慨氣度。此外,這本書還獲選為2007年「紐約時報年度最佳小說」,讓派特森就此登入國際文壇名家之列。

《長夜將盡》(I kjølvannet)是派特森2000年的作品,不僅榮獲當年挪威文壇至高榮譽的「布萊治文學大獎」(Brage Prize),也是他第一本英譯、由此敲開英語書市大門的重要作品。小說描述一個男子在渡輪大火中失去父母與兄弟,始終走不出喪親之痛的景況,其中部分情節來自於派特森的真實經歷,而如此戲劇化的情節,在他營造的寂靜敘事氛圍之下,反而讓失去至親的哀痛更顯露無遺。

《帶我去西伯利亞》是他1996年的作品,描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下的丹麥農村裡頭,一對摯愛的兄妹,他們的童年與少年時期,以及日後在戰爭襲擊之下的分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quarius0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