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鄭順聰
年度注目出版人趨勢:寶瓶文化∕朱亞君
大膽實驗,做許多人不敢做的事,最終都能輕騎過關,同業如此評價社長朱亞君,讓人不禁想問,「這是怎麼做到的?」
她的答案很簡單:「回歸直覺」。選書時,先不考慮編輯與行銷,而回到單純的讀者身份,看內容有不有趣,能不能感動人。
朱亞君態度誠懇,語氣謙虛中帶著強韌。談到《父後七日》的成功,她分析,電影帶動是主因,出版若有加分,是編前會議決定不做電影書,而回歸純粹的散文,如此電影下檔,書仍可持續被注目。
不跟隨市場的流行作法,認為編輯要有自信,知道給讀者什麼,朱亞君做別人做不到的事。
早在人物、教育、翻譯文學等領域,創造亮麗成績,今年前三季,分別由不同的書高距排行榜,寶瓶十周年,沒有浮誇的花籃與宣言,反推出「文學第一軸線」,六人一字排開,全是生面孔。
去年《殺鬼》的佳績帶來激勵,認為本土創作的市場有機會,新人勢單力薄,聯合起來,就有行銷點,朱亞君要在不看好的領域,開創新局。
然而,成本控制嚴格的寶瓶,在市場雖凌厲,對精英讀者來說,藍書背是否要入祀典藏的書架,實是躊躇。
但朱亞君的決斷力,不容懷疑。她說,非文學易創造集體記憶,如《乞丐囝仔》;本土文學,是否也可以?
寶瓶的每一步,總讓人驚奇。
朱亞君最想出版的書:華文創作
★原文刊載於2010.12聯合文學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