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歡慶《梁旅珠教養書》榮登金石堂書店、博客來網路書店、誠品書店暢銷排行榜時,小編收到這封跨海而來的Vivian媽媽的信,她想問親子暢銷書作家梁旅珠幾個問題,經小編徵得Vivian媽媽同意後,特別將她的問題及作者梁旅珠用新的回信放在部落格,與有類似教養問題的家長們分享唷!
Hi, 梁小姐:
你好!讀完了你的教養書,很感動也很受到鼓舞;
因我們住在美國, 無法參加你的新書簽講會, 實在很想和你請教幾個問題, 希望你能抽空回覆, 謝謝!!
我是個全職媽媽, 有個快滿二歲的小孩, 在你的書裡, 著墨較多的是小學一年級以後的事,
想請問你, 在小學一年級以前的階段 (一歲半到五歲之間), 除了你有提過的先處罰後說明道理的教育方式, 以及養成正常規律生活作習/習慣,不知是否還有其他建議? 比方說, 該給孩子上幼稚園嗎? 該給孩子上什麼才藝課嗎?
在這個階段, 你覺得有沒有什麼是重要會影響到日後的事, 必須在這個時期做到? 好幫助他日後學習能力及心理成熟?
你在書裡有提到和公婆教養理念溝通的事, 只是我並沒有如此幸運, 有如此開明的公公婆婆,就你的經驗或看法, 當和長輩有理念不同時, 該如何處理?
最後一個問題: 請問你如何幫助孩子建立他們的英文能力?
希望可以從你的經驗給我一點啓發如何讓我的小孩有完整的中文能力
謝謝你的時間! 祝你全家健康快樂:)
忠實讀者
Vivian from New York
作者梁旅珠的回信:
DEAR VIVIAN
能在出書這麼短的時間就得到來自遠方的迴響,感到十分開心!抱歉最近公司較忙,延宕回覆。在我開始回答您的問題之前,還是要再次提醒您,我不是專家學者,對您的詳細狀況也不清楚,因此純粹是以親朋好友的立場,誠懇的幫忙動動腦筋,謹提供您做為協助您尋找做法與解決方案的諸多參考之一。
Vivian問:1.我是個全職媽媽, 有個快滿二歲的小孩, 在你的書裡, 著墨較多的是小學一年級以後的事,想請問你, 在小學一年級以前的階段 (一歲半到五歲之間), 除了你有提過的先處罰後說明道理的教育方式, 以及養成正常規律生活作習/習慣,不知是否還有其他建議? 比方說, 該給孩子上幼稚園嗎? 該給孩子上什麼才藝課嗎?
作者答:
我個人認為學齡前的教養,「生活教育」是一切的根本,也是唯一最重要的事。但對很多全職媽媽來說,因為有時間也有心想做,可以有很多的活動選擇,這就要看每個人的需求和對孩子的期待,真的人人都不一樣。現在有些很用心很投入的媽媽幾乎事事一手抓,連知識性的教導也不願假手他人。我想任何事任何做法,只要是家長評估後覺得重要也樂意去做的,都是好事,但若時間環境條件不允許,就不需要勉強。父母若過著過度緊繃焦慮的生活,孩子的心理成長絕對無法健康快樂。
現在有些滿有自我主張的家長選擇在家教育,甚至延續到學齡後,這就是一種家長為孩子做的選擇。我在書中一再強調這種選擇沒有對錯好壞,但家長必須了解這些選擇的確會有長遠的影響,也一定要先評估確認,做這樣的選擇後可能衍伸發展的結果,的確是自己期待或想要的。
環境和教育體系的選擇對孩子的影響的確很大,但我傾向於從社會中存在的團體裡面,去尋找比較合乎我想像和期待的環境,學習去適應(即使有一些我們不喜歡或不認同的地方),而不自創心目中理想化的小環境,因為將來孩子長大,他終究要進入社會過團體生活,而且通常沒什麼選擇。所以當年孩子很小我就讓他們去上幼兒園,從半天開始。
現在小家庭成員和孩子都少,我希望孩子到團體生活的環境學習與人互動、相處與分享,越大的環境自然提供越多的變化與環境刺激。幼稚園的環境可以提供家庭環境所沒有的一些團體活動、課程內容和教具教材。一個人、一個小家庭的視野與接觸範圍絕對是有限的。進入團體,可以讓我們拓展生活圈、吸收新知和結交朋友,好的幼稚園能提供給家長這一類的協助。我的選擇一向是不自己教,學習和進度交給老師或才藝教室,我自己做輔導和盯的工作,因為一個人的時間能力有限,從頭到尾自己包辦成效不一定會好。
有孩子的人都了解,從生孩子後到孩子長大成人,這段時間最常往來的朋友不再是學生時代的死黨,而是孩子同學朋友的父母,因為在教養過程中,我們不得不跟同齡孩子的父母往來、分享資訊、相互合作或競爭,甚至在痛苦徬徨的時刻相互取暖(哈哈),所以好的幼稚園,可以提供新手父母結交戰友的管道。
負面影響,則可能是父母也會同時吸收到很多令人焦慮的教養訊息,所以一定要常常提醒自己「時間」分配的重要性,也要了解每個人(親子都一樣)的能力都有極限,一定要好好考量自我狀況,訓練自己面對問題、收集資訊並研究消化的獨立思考能力,千萬不要人云亦云。
此外,家庭主婦也需要喘息的時間與空間,因此若能有好的幼稚園分擔些看護教育的責任,媽媽可以利用孩子上課的時間去辦理生活雜事或得到片刻喘息,甚至去上上課讓自己得到帶孩子之外的精神寄託與成就感來源,其實對大人的生活平衡和身心健康很有幫助。
關於才藝課,重點也在於家長的期待。現在的孩子起步早,學習競爭激烈,如果希望孩子將來成為某個領域的佼佼者,比方音樂演奏家、運動好手等等,就必須從很小就開始,其他方面的才藝學習則比較沒有急迫性。不過並非我們讓孩子三歲開始打高爾夫球或彈鋼琴,做家長的強逼苦練,孩子將來就會成為老虎伍茲或郎朗。任何才藝培養都是好事,但家長應該要有心理準備,成功除了苦練,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等種種條件機運的配合,不該期望過高造成自己和孩子過大的壓力。
Vivian問:在這個階段, 你覺得有沒有什麼是重要會影響到日後的事, 必須在這個時期做到? 好幫助他日後學習能力及心理成熟?
作者答:
學習有階段性和適合的時機,揠苗助長反而可能會壞事。如果不為功利性的目的,純以學習適合度來看,我覺得音樂、體能和語言的適度接觸是可以儘早開始的。
在美國比較沒有活動和空間不足的問題,但如果住在台灣的都市裡,我就會鼓勵家長帶學齡前的孩子上幼兒體能課。兒子的同學在中高年級後,母親發現他有專注力的問題,就醫後醫生認為是他小時候爬行不足造成的,我記得她當時還得帶著小五的男生去做爬行「復健」。這位母親是職業婦女,孩子小時候都託給保母帶,所以很多時候都被關在娃娃床裡。
幼兒塗鴉、勞作和捏黏土對小肌肉的發展訓練也很有幫助。我認為,這個階段對孩子來說,各種大小肌肉的成長發展,良好教養帶給孩子的安全感與穩定情緒,以及好的生活習慣與紀律養成,遠比知識填鴨重要。現在的時代比的不是一個人腦袋裡的知識多少,而是對於廣大資訊知識「整合處理運用」的能力。對父母來說,再多的努力與付出,孩子未來的學習成就終究還是要看天資、機運和緣份,但生活教育卻是穩賺不賠的投資。
Vivian問:2.你在書裡有提到和公婆教養理念溝通的事, 只是我並沒有如此幸運, 有如此開明的公公婆婆, 就你的經驗或看法, 當和長輩有理念不同時, 該如何處理?
作者答:
人與人的相處是互相的,我常常跟朋友分享一個心得,那就是用心與誠意可以克服很多的困難。當然,耐心與時間也是必要的。我發現有不少人談生活上的問題時,其實都沒有認真面對問題想過對策,當對立膠著時也不願意屈就從改變自己做起,而是停留在抱怨的層次打轉。
很多人認為我好幸運,通常我只能眨眨眼回說:其實「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我的幸運在於我和長輩的基本理念沒有太大的歧異,但生活上還是會有很多不同的意見看法。常常我們很羨慕一個人的現況或成就時,我們其實沒有看到也沒有想過,那個人一路走來付出了多少的努力。
若能夠練習放下面子身段用對方的立場想事情,能夠常常感謝並歸功於對方,跟長輩的相處就跨出了第一步。有些長輩的觀念和態度的確很固執,但我的看法是,只要是人,都會有個性上的弱點和可攻之處,花點心思找出來,解決之道就會出來。我先生的家庭非常固執保守,所以我都用先退一步配合的方式減少摩擦和對立,得到他們的信任和鬆解心防,然後再慢慢找出他們可以接受的方式或理由來說服他們,有時甚至要採用不著痕跡、潛移默化的方法去影響改變他們。
引述好的報導或文章也有不錯的效果(我也非常期待我那一篇「如何與長輩溝通」能些許發揮這樣的功效)。我記得看過一本日本醫生寫的教養書,賣得非常好。因為我常去日本,對日本文化有一點粗淺的認識,在我仔細研究後覺得,這本書所以暢銷很大的因素,是由於其中有一大篇特別點出了在家庭教養上,父親的陪伴與責任分擔有多麼重要,而這樣的論調之前在日本是很罕見的。如果我是一個家庭主婦,長期苦於先生夜夜應酬晚歸、很少分擔教養工作(這樣的狀況在日本相當普遍),我會很樂意為了那一篇而買這本書,然後想辦法讓我先生看,因為先生或長輩可以輕易的對我們的論點和要求嗤之以鼻,卻很難反駁專家的意見。
在教養方面的不同調,很多時候也可能只是有些長輩並沒有跟上新的時代變化,他們會以本位的經驗來想事情。相信我,只要他們能認定是對孫子有好處或有幫助的事,爺爺奶奶的投入絕對不落人後。若能適時讓長輩參與協助也很好。比方說,在我的親子館,很多課程都是爺爺奶奶帶來上課的--當他們發現並不是媳婦強求孩子或亂花錢,而是孫子自己很愛來上的時候,他們送上課比誰都認真帶勁。來陪上課時他們會接觸到其他的年輕家長,從而跟上現在的學習大環境和教養觀念,就比較能理解、認同年輕人的想法做法。
看看星座血型書,針對身邊的人做一點個性研究,其實很有幫助。對別人個性的研究了解,可以協助我們找出對方個性的SOFT SPOT;即使找不出真正有效的解決辦法,也可以讓自己明白:喔,原來每個人的個性想法真的很不一樣,我們不應該期待人家都跟我們同步同調,所以經常性需要針對不同看法做溝通努力,是生活上的必須,而不是困擾或困難。
Vivian問:3.最後一個問題: 請問你如何幫助孩子建立他們的英文能力?希望可以從你的經驗給我一點啟發如何讓我的小孩有完整的中文能力。
作者答:
語言學習沒有捷徑,需要的是時間和環境,需要的是背誦和反覆練習。
如果英語不是您的母語,我建議您不妨用自己學習英文的過程回頭來思索這個問題的答案。假設您希望孩子將來能有與您相當,甚至超越您英文能力的中文能力,那您可以想想看,從小到大,您花了多少時間和精神在英語學習上?那就是您的孩子需要花在中文學習上的時間精力。在台灣,我們從某個年齡層開始,每天的學校課程都有英文,不斷的考試背誦,不斷的加強學習,多年持續下來才擁有現在的程度。因此,想想一個每週只利用週末去上一天中文學校,但其他天都完全不用中文的孩子,能期待他有多好的中文能力?
我大哥的兩個孩子在美國出生長大,他們都能說中文,但讀寫能力都不好。令人意外的是,現在很多把中文當外國語學習的老外,沒有能跟他們說中文的父母和文化背景,中文的聽說讀寫能力卻遠遠超過我大哥的孩子。為什麼呢?因為中國的強大提升了中文在國際語言中的重要性,很多金髮碧眼的孩子都非常認真的學習中文,把中文能力的好壞視為攸關自己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當孩子把任何一種學習當回事,願意花時間認真去做的時候,自然就會有好的能力與表現。我一個朋友的孩子,光靠自修就考過日文四級並學會韓文,為什麼這麼厲害?很簡單,因為這個孩子哈日哈韓。文化的認同喜愛協助她克服了學習過程的枯燥與辛苦,提供她努力的動機。
過去在美國要讓華人孩子好好學中文有其困難性,因為有些孩子希望得到主流文化同儕的認同,會刻意淡化自己的ethnic background,因而對學習中文沒有熱情與興趣,若加上學習環境與時間不足,多數孩子能聽能說就不錯了。所幸隨著中國的崛起,孩子對中國文化的認同與對中文能力重要性的理解,已經不需要父母強使力;所以只要能確定孩子對這個語言文化的重要性有正向的認知,就像我們對英文必要性的看法一樣,剩下的就是時間上的努力付出和中文環境的營造。我想要強調重點是,因為語言學習需要長時間的堅持來累積堆砌,建立孩子學習這個語言的動機是很重要的。
我對孩子的英文學習安排歷程大約如下:兩三歲起進入全英語環境的幼兒園,目的在讓孩子對這個語言的熟悉度盡量接近母語,並習得正確的發音和好聽的語調。大班回到中文環境,改成一週兩次各約1.5小時的英語課程,這樣約一週三小時的課程時間持續到國二。國小期間我到一個一班6~7個孩子的小家教班,高年級後我的親子館有一位英文程度和教學能力都很好的英文老師,就由她帶著我的孩子一直上到高一。高中以後兩個孩子英文除了去上過短期的SAT課程和申請學校期間請外籍家教來指導寫作,基本上靠自修,因為他們的英文能力在坊間已經很難找到合適的課程。我對孩子的英文能力要求跟多數孩子不同步,所以我們沒有在外面上過英文補習班,他們的課程都是我依他們的學習狀況,就手邊能找到的教學資源量身打造的。整體來說,他們花在非學校英文課程的時間並不算多。
孩子小的時候,會傾向使用對他們來說簡單方便的語言,通常就是母語或學校環境使用的那個語言,所以外語的學習需要花精神提供「強迫接收」的環境。我的孩子利用每週的英文課follow一個進度,我則負責在家監督他們認真完成功課和背誦練習。學校一般其他科目的課業因為老師也會盯,有進度考試成績幫忙我們驗收,所以我的時間大部分都花在盯英文和才藝功課。
我買非常多的英文書籍並要求他們、陪他們看,因為不給一點壓力,小孩子的休閒時間若要他們看課外讀物,他們會選擇比較輕鬆熟悉的語言,絕對會主動拿中文故事書而不拿英文書。我也會利用上下課的車程以及睡前讓他們聽英文故事或廣播。小學二年級到四年級我很認真的陪他們按進度背英文單字。一直到小學四年級前,我花了非常多的力氣,把英文環境經營散布在日常生活的空隙中,但盡量不要影響占據花在其他課業科目的時間。暑假是我讓他們大量趕進度的機會。沒有到美國參加夏令營的暑假(其實我們總共也只去過三次),在台灣學校沒有暑期輔導的日子若沒出國玩,我就會安排一天至少三小時的英文課。
利用假期安排孩子回到中文環境生活效果不錯。但如果您對孩子的中文讀寫能力有所期待,年紀越大的孩子就需要安排越多有點進度壓力、比較扎實的學習課程。寒暑假的密集語言課程,很容易在短期內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學習成果得到成就感,比較能鼓舞孩子持續學習。
我所知道生活在美國但中文程度很好的孩子,都有非常堅持與嚴格的父母。通常他們會規定孩子從小就必須完全用中文跟父母(或其中一人)交談;他們當然也都有花時間做大量的讀寫練習。總之,希望孩子長期持續的學習到某種成果,通常考驗的,其實是父母的執行力與堅持力!
梁旅珠 敬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