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施靜茹(聯合報)

 ◆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黃瑞仁(右)昨天舉行《醫者─披上白袍之前的14堂課》新書發表會,台大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左)到場致意,推崇該書視病如親的醫學倫理。記者潘俊宏/攝影(聯合報)

住院醫師把靜脈導管針留在病人肚皮,推說肚子痛就跑掉;還有住院醫師為病人照腹部超音波,一個半小時都看不出所以然,原來是打不開機器。

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黃瑞仁昨天發表新書,《醫者——披上白袍之前的14堂課》,揭露這些醫界凸槌實例,也希望醫者引以為鑑,常存病患同理心。

受邀的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昨天有感而發地說,醫師對病人的「告知」常會騙人,一樣昏迷指數七分的病人,月初醫師會說:「拚看看!」到了月底健保給付額度滿了,醫師就可能換個說法:「救,也不一定會醒過來喔。」

黃瑞仁媽媽胃癌過世前,鼻胃管插了半年,他一直忘不了那時母親的喃喃自語:「沒插這個沒辦法活,真是生不如死。」他母親排尿不順很痛苦,讓他體會,醫護人員認為的小事,即使只是無法解尿,病人一分鐘都痛苦。

這本書揭露醫界窘狀,黃瑞仁不諱言:「多少有遇到要我別寫的壓力。」他找和信醫院長黃達夫寫序,黃很訝異他敢講出這些,「在你的工作環境,願反省的人不多。」

黃瑞仁回想,大四修「病史詢問」,分配到一位六十歲胃癌婦人,和她談了兩小時,他現在還保留婦人事後送的卡片:「主治醫師來看我,通常兩分鐘就離開,我知 道自己是個沒救的病人,你跟我聊兩個多小時,是最好治療。」這份感動讓他保存至今。他堅持一定要對病人或家屬說明病情,因為就有病人告訴他:「要出院了, 可是還不知自己生什麼病。」而且說明時,一定要拿下口罩,讓病家看到他的臉,較能安病人心。

在台灣,學醫路競爭慘烈。但黃瑞仁說,考試的競爭本質正好抹煞團隊精神,進入醫界就發現不是那回事。大家拚命鑽熱門科,卻忽略還有廿多種科別都需要醫師掌舵;醫師你死我活拚成績,其實對病人一點也沒價值,因為沒有團隊合作,病人仍可能不治。

★原刊載於2011.11.19聯合報

黃瑞仁兒子不接「醫」缽 只想打籃球

曾是大學聯考丙組狀元的黃瑞仁,兒子卻反抗台灣升學制度、只想打籃球。北榮院長林芳郁昨參加黃瑞仁新書發表,特別提到書中這一段。因林芳郁兒子當年也因未習醫,和他太太、也是整形外科名醫林靜芸起衝突,但他兒子現已是創投公司負責人。黃瑞仁說,兒子求學跌跌撞撞,國中時曾和他說,每天到教室,考卷就像「雪花片片飄來飄去」,連看都懶得看;七年級後他就到美國念書。他兒子常反問他:「我能做什麼?」但一心一意只有一個目標——「打球」。黃瑞仁和太太為此事和兒子爭執,兒子說:「我一定要你們了解我,為什麼要那麼做!」他兒子後來考進籃球校隊,是第一位進入校隊的亞洲人,還開心地告訴媽媽:「以前覺得NBA遙不可及,現在覺得很近。」他曾問兒子,要不要像爸爸一樣當醫師?兒子說自己有愛心,卻不細心:「若替病人通心血管,可能會穿破病人血管。」黃瑞仁說,兒子現在接受籃球訓練,「難道不需要耐心?」不過,至少太太和他現在都釋懷了。

★原刊載於2011.11.19聯合報

★看黃瑞仁醫師新書《醫者——披上白袍之前的14堂課》

醫者──披上白袍之前的14堂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quarius0601 的頭像
    Aquarius0601

    寶瓶書BAR

    Aquarius0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