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暢銷作家王文華熱情推薦:一本每個年輕人都要看的書

文/王文華(知名作家)

黃瑞仁醫師的《醫者——披上白袍之前的14堂課》,雖然是給年輕醫師的建議,但其實適用於任何行業。黃醫師開的心臟藥,適用於各種職業的病友。他開的職場藥,也是這樣。

比如說,他認為成功「醫者」要有:

一、 熱情: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為什麼要、並付出代價去追尋。
二、 細心、耐心、自省:無微不至、反求諸己,不怪罪別人。
三、 同理心:從病人的角度出發,思考醫生該如何溝通,如何治療。
四、 時間管理:訂定優先順序,做選擇。
五、 面對失敗:放下身段,跟護理師、其他醫師、病人、甚至自己兒子學習。

以及其他很多特質。

但光就這五項來說,哪一個行業,不需要這些特質?哪一個年輕人,不該上這些課?

講這些課,可以高高在上,板起臉來說大道理。但瑞仁卻蹲得低低的,用自己挫折的故事,道出真心話。

談熱情,他坦承一開始並沒有濟世救人的情操,「純粹是因為成績好才念醫學院」。直到五年級當實習醫學生後,因為可以和病人溝通,才真正愛上醫學。

愛上後就樂此不疲,進一步攻讀博士。拿到博士後,為了學習最新的心導管技術,寫了很多信給日本名醫。石沉大海,卻不放棄。打聽到對方將在荷蘭鹿特丹參加研討會,竟自費花了十萬元去鹿特丹毛遂自薦。

他知道自己要什麼、為什麼要、而且付出代價去追尋。

談耐心,瑞仁說起兒子黃訢的故事。有其父必有其子,黃訢也熱情洋溢,但方向跟老爸完全不同。瑞仁是當年大學聯考的榜首,但兒子卻反抗台灣的升學制度。到美國念高中後,還想轉入專打籃球的體育學院。

大部份父母碰到這種情形,一定嚴加斥責,然後說「你小孩子懂什麼?」、「爸媽都是為你好」,最後搬出「我走的橋和我吃的鹽」之類的數據。

但瑞仁夫婦努力和兒子溝通,雖然爭執不斷,卻從不放棄。最後這位榜首學到聯考沒考過,醫學院沒教過的一課:「面對孩子的成長,父母要放下姿態、拋棄成見、學習等候。」

黃訢也在這過程中學到熱情的重要。他說出時下很多年輕人的心聲:

「我可以照你們想的,讀書考試,進大學某個科系,然後畢業,成為一個上班族,可是我不想只是這樣,我想每一個時刻都能夠當一個『盡其在我 』的人,籃球是我的最愛,沒有它,我就不是我了。」

看來黃小弟雖然不是榜首,卻也是資優生。我期待某一天為他的書寫序。

談同理心,瑞仁想起媽媽。黃媽媽五十二歲時,因胃癌到臺大醫院開刀、化療。化療結束後,因排尿不順再度住院。住院後仍無法排尿,家人急著想請教主治醫師,卻一天半都找不到人。找到後緊急開刀,才排出大量尿液。

「對於忙碌的醫療人員而言,一天半的時間很短……但對於無法解尿的病人來說,恐怕每一分鐘都漫長難捱。」

瑞仁回憶這一段,一定百感交集。黃媽媽沒來得及看瑞仁正式成為醫師,就走了。瑞仁也沒來得及正式披上白袍,幫媽媽紓解痛苦。

所以二十四年後的今天,瑞仁已是台大的教授,卻永遠帶著兩支手機,半夜也不關機。因為手機的另一邊,很可能是另一個年輕媽媽,另一個焦急的兒子。

談時間管理,瑞仁說他如何兼顧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副院長、臺大EMBA課程、教授升等、和女兒的幼稚園畢業典禮。最後他做了痛苦的選擇,錯過女兒的典禮。事後,他寫了封信跟女兒道歉,並送女兒英國詩人丁尼生的名句做為「畢業禮物」:

「去奮鬥、去追尋、去發現、永不放棄」

我知道黃小妹一定更想得到iPad,但瞭解瑞仁送這句話的苦心。iPad一年就要升級,丁尼生的話卻可用一輩子。

是啊,「去奮鬥、去追尋、去發現、永不放棄」。這本書寫的就是這四句話。不只是為了醫療而去奮鬥、追尋、發現、永不放棄,也為了家庭,為了人生。

這本書第二一一頁,瑞仁說他在進行有風險的醫療程序前,會拿下口罩,跟病人和家屬詳細說明。這個動作讓病人看到他的臉,增加對醫師的信心。也表示醫生對這件事的重視,願意和病人一起努力。

這本書,是一本「拿下口罩」的書,它讓我們看到了黃瑞仁醫師,以及很多其他醫師的臉孔,和內心。而我們可以用這14堂課的智慧,和醫生們一起努力,為了自己、家庭、和這奇蹟般的生命,繼續奮鬥。

★原刊載於心臟血管專科權威黃瑞仁醫師《醫者——披上白袍之前的14堂課》推薦序

醫者──披上白袍之前的14堂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quarius0601 的頭像
    Aquarius0601

    寶瓶書BAR

    Aquarius0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